本系列播出: 【盛世大唐 —— 大唐帝王录】 唐德宗李适(742年5月27日—805年2月25日),唐朝第十位皇帝。他是唐代宗李豫的长子,母为睿真皇后沈氏。他的统治时期,唐朝经历了由盛转衰的剧变,是唐朝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李适早年的生活经历了安史之乱的动荡,这也对他的政治观念和行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位初期,唐德宗锐意改革,任用崔佑甫为相,为政清简,励精图治,信用文武百官,严禁宦官干政,试图扭转安史之乱后的衰败局面,力图恢复国家秩序和中央集权,实行一系列改革措施,如废租庸调制,任用杨炎推行两税法,以减轻农民负担并简化税收制度,使得国家财政状况有所改善。这一时期,他表现出了明君的风范,一度呈现中兴气象。 然而,在削藩战争中因策略不当导致四镇之乱与泾原兵变的发生,被迫逃离长安,流亡奉天等地。经历了这场危机后,唐德宗对藩镇采取了妥协政策,并逐渐开始重用宦官担任禁军统帅等要职,这为后来宦官专权埋下了伏笔。在其统治后期,虽然社会相对稳定,但中央权力受到削弱,地方藩镇割据现象日益严重,国力并未得到根本性的提升。唐德宗于贞元二十一年(805年)驾崩,年六十四岁,在位二十七年,谥号神武孝文皇帝,庙号德宗,葬于崇陵。其子李诵继位,即唐顺宗。
00:00 / 17:1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29
00:00 / 04:1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
00:00 / 02:4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8
江篱3月前
唐顺宗李诵(761年2月21日-806年2月11日),是唐朝第十一位皇帝(按实际在位顺序),唐德宗李适的长子,母为昭德皇后王氏。他在位时间极短(805年1月8日-8月31日),实际掌权仅186天,是唐朝在位时间最短的皇帝之一。尽管其统治短暂,却因主导“永贞革新”而载入史册。 生平与统治特点 1. 早年经历 李诵于上元二年(761年)生于长安,大历十四年(779年)被立为太子,成为储君长达26年。他擅长隶书,性宽仁,但长期受父皇猜忌,又因中风失语,健康状况堪忧。 2. 仓促即位与“永贞革新” 贞元二十一年(805年),唐德宗去世后,李诵带疾继位,改元“永贞”。他重用王叔文、王伾、刘禹锡、柳宗元等革新派,推行打击宦官、抑制藩镇、整顿财政的改革,史称“永贞革新”。然而改革触怒宦官集团与藩镇利益,遭到强烈反弹。 3. 被迫退位与“永贞内禅” 因宦官俱文珍等人发动政变,逼迫李诵禅位给长子李纯(唐宪宗),尊其为“太上皇”。次年(806年)病逝,谥号“至德大圣大安孝皇帝”,庙号“顺宗”,葬于丰陵。 历史评价 - 革新遗产:虽改革失败,但其政策为元和削藩奠定基础,刘禹锡、柳宗元等“二王八司马”的文学与政治影响深远。 - 悲剧色彩:长期储君生涯与短暂在位形成强烈反差,其失语症与被迫退位被视为中唐政治腐败的缩影。
00:00 / 01:1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
00:00 / 03:3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7
00:00 / 02:4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
00:00 / 02:4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2:2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17
00:00 / 01:2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3
00:00 / 03:1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
00:00 / 00:4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9
江篱4月前
唐德宗李适(742年—805年),是唐朝第十一位皇帝(779年—805年在位),唐代宗李豫长子,母为睿真皇后沈氏。他在位26年,是唐朝由盛转衰的关键时期的重要人物,其统治充满矛盾:既有振兴帝国的雄心,又因政策失误加剧危机。 生平与统治 - 早年经历:生于天宝元年(742年),安史之乱中随祖父玄宗、父亲肃宗颠沛流离,亲历帝国动荡,形成敏感多疑的性格。 - 即位背景:762年父亲代宗即位后,他任天下兵马元帅,平定安史之乱残部,因功立为太子。779年代宗崩,38岁的李适继位。 政治举措与矛盾 1. 初期改革(779-781年): - 罢黜宦官:即位初期裁抑宦官权力,恢复中书省职权,试图重建中央权威。 - 两税法:780年采纳杨炎建议,推行两税法,按资产和田亩征税,取代残破的租庸调制,短期增加财政收入,但后期因货币紧缩和官吏盘剥加重民负。 - 抑制藩镇:强硬对待河北藩镇,拒绝承认魏博节度使田悦的世袭地位,引发781-786年"四镇之乱"(成德、魏博、淄青、山南东道联合反唐)。 2. 奉天之难(783-784年): - 调泾原兵镇压叛乱时,因朝廷克扣军饷,士兵在长安哗变("泾师之变"),拥立朱泚为帝,德宗仓皇逃至奉天(今陕西乾县)。 - 依靠李晟、浑瑊等将领收复长安,但自此对武将猜忌加深,转而依赖宦官掌禁军(神策军),为晚唐宦官专权埋下祸根。 3. 后期政策转向(784-805年): - 姑息藩镇:承认河北三镇世袭,以换取名义上的臣服,藩镇割据固化。 - 聚敛财富:任用裴延龄等聚敛之臣,加重商税(如"宫市"强买强卖),导致民怨沸腾,白居易《卖炭翁》即讽刺此政。 - 宦官与禁军:设"护军中尉"由宦官担任,神策军成为中央唯一可靠武力,但宦官自此掌控军权,甚至能废立皇帝。 家庭与轶事 - 生母沈氏之谜:生母沈珍珠在安史之乱中失踪,德宗终身寻访未果,曾以"诈称太后"罪处死冒认者,反映其孝心与偏执。 - 猜忌功臣:名将李晟、马燧平定叛乱后遭削兵权,德宗"以藩制藩"策略反使河北藩镇坐大。 - 晚年崇佛:因太子李诵(顺宗)中风失语,晚年迷信方术,805年病逝,传位顺宗。
00:00 / 02:0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
00:00 / 01:5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