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3:0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0
00:00 / 01:4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
00:00 / 00:5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8
00:00 / 01:3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6
00:00 / 04:2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0
00:00 / 03: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4
00:00 / 01:0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
00:00 / 14:5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
00:00 / 02:3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
00:00 / 02:0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6
00:00 / 00:4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72
袁岚峰3月前
8万多公里大洋中脊如何摸底? 地球上最长的山脉是什么?某种意义上,不是喜马拉雅山脉,不是安第斯山脉,而是——大洋中脊。它贯穿全球海洋,绵延80000公里,远超安第斯山脉的8900公里。#锚点 #海洋 #大洋中脊 #科普 是的,我们平时很少想到海底也有山脉,正如我们平时很少想起海洋占地球表面的70%,陆地只占30%。如果有外星文明远望地球,他们首先注意到的,其实是:这是一颗水球。 中国传统上是农耕文明,十分缺乏海洋意识。近代以来,这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灾难。现在,所有人都应该意识到,无论从政治、经济、国防还是从科研、资源、环保、气候变化的角度来看,海洋都是至关重要的,它蕴含着无尽的前沿。 有一位海洋方面的战略科学家,他的研究奠定了学界对大洋中脊三维结构的认识基础。这位科学家就是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特聘研究员、南方科技大学海洋高等研究院院长、欧洲科学院院士林间教授,同时他还在负责深圳海洋大学的筹建工作。今天,我们就来访问林间老师。 科学家对话科学家,《锚点》节目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传播系副主任袁岚峰对话林间教授,东方卫视7月16日周三22:00、新闻综合频道7月17日周四22:30播出。25分钟的全片可见于上海广播电视台“看看新闻”网站(https://www.kankanews.com/detail/boy4ApG7MQ1)、app以及视频号,本片为精彩片段之二:8万多公里大洋中脊如何摸底?
00:00 / 03:4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215
黄飞鸿2周前
地球上规模最大的山脉是总长8万公里面积1.2亿平方公里,隐藏在深深的海底的“大洋中脊”(mid-ocean ridge)! 大洋中脊”在全球各大海洋中均有分布,在太平洋,其位置偏向东部,在大西洋,“大洋中脊”呈现为“S”形走向,并且向北一直延伸至北冰洋,而在印度洋,“大洋中脊”分为三支,形态类似于一个“入”字。它们在南半球相互衔接,形成了一个贯穿全球海底的山脉系统。 规模如此巨大的山脉是怎么形成的呢? 地球外层的岩石圈并不是一个整体,而是分为了若干个板块,这些板块并非固定,而是在缓慢的运动,这也被称为板块运动,其主要驱动力则来自地幔对流。 地幔主要是由岩石构成,由于处在极高的温度和压力之下,它们会表现出一种类似流体的性质,可以极其缓慢地“流动”,而在地球内部越往里走温度就越高,所以它们就会发生对流运动(即热的物质上升,冷的物质下沉),这就被称为地幔对流。地幔对流就像巨大的传送带一样驱动着地球外层的板块运动,在此过程中,板块可能会被撕裂,也可能会出现相互碰撞、相互错动以及相互分离等情况。 大洋中脊”正是出现在海洋板块被撕裂或相互分离的地方,当地幔上升流出现在板块的薄弱区域或者两个板块的交界处下方时,板块就会被其巨大的力量分开,于是一个巨大的“裂谷”开始形成。 随着这个“裂谷”的加深,其下方的地幔上升流承受的压力也就越来越低,当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发生一种被称为“减压熔融”(Decompression Melting)的现象。这种现象就是指足够高的压力可以让高温的地幔物质维持固态,但现在压力降低了,固态也就无法维持了,于是它们就会发生熔融。 “减压熔融”会产生大量密度相对较低的岩浆,它们会不断地“上浮”,进而沿着“裂谷”所造成的缝隙抵达海洋的底部。 于是有一部分岩浆就会首先释放出来,当它们遇到海水时就会凝固成“硬壳”,但下方的岩浆还在继续向上挤压,达到一定程度时,这个不是很坚固的“硬壳”就会被“撑破”,新的岩浆又会被释放出来,然后又凝固成新“硬壳”…… 它是地球板块分离边界的连续体系统,是地球内部在漫长的时间里持续活动的累积结果 那未来“大洋中脊”会不会越来越高呢?答案是否定的,因为“大洋中脊”其实是填补了板块分离后产生的“裂缝”,形成了新的地壳 刚开始的时候,“大洋中脊”中心新形成的地壳温度高、密度低,被地幔上升流托起形成隆起的山脉,但随着新地壳冷却变厚变重下沉!
00:00 / 00:2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8
袁岚峰3月前
海洋地震会是人类预测地震的突破口吗? 地球上最长的山脉是什么?某种意义上,不是喜马拉雅山脉,不是安第斯山脉,而是——大洋中脊。它贯穿全球海洋,绵延80000公里,远超安第斯山脉的8900公里。#锚点 #科普 #海洋 #地震 #震级 是的,我们平时很少想到海底也有山脉,正如我们平时很少想起海洋占地球表面的70%,陆地只占30%。如果有外星文明远望地球,他们首先注意到的,其实是:这是一颗水球。 中国传统上是农耕文明,十分缺乏海洋意识。近代以来,这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灾难。现在,所有人都应该意识到,无论从政治、经济、国防还是从科研、资源、环保、气候变化的角度来看,海洋都是至关重要的,它蕴含着无尽的前沿。 有一位海洋方面的战略科学家,他的研究奠定了学界对大洋中脊三维结构的认识基础。这位科学家就是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特聘研究员、南方科技大学海洋高等研究院院长、欧洲科学院院士林间教授,同时他还在负责深圳海洋大学的筹建工作。今天,我们就来访问林间老师。 科学家对话科学家,《锚点》节目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传播系副主任袁岚峰对话林间教授,东方卫视7月16日周三22:00、新闻综合频道7月17日周四22:30播出。25分钟的全片可见于上海广播电视台“看看新闻”网站(https://www.kankanews.com/detail/boy4ApG7MQ1)、app以及视频号,本片为精彩片段之一:海洋地震会是人类预测地震的突破口吗?
00:00 / 03:2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377
冰与火的国度——冰岛,火山奇观 #冰岛的形成 #自然奇观 #地理知识 冰岛的形成是地球板块构造运动与地幔热点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其过程复杂且独特。 冰岛位于大西洋中脊(Mid-Atlantic Ridge)之上,这是欧亚板块与北美板块之间的张裂边界。两板块在此不断分离,导致地壳变薄,岩浆从地幔上涌,形成新的洋壳。这一过程被称为海底扩张,是冰岛形成的基础机制。 除了板块张裂,冰岛下方还存在一个地幔柱热点(mantle plume)。这个热点比周围地幔温度更高,导致更强烈的岩浆活动,使冰岛的地壳厚度异常增大(最厚可达40公里),远高于普通洋壳(通常约7公里)。 约6000万年前,北大西洋开始张裂,欧亚与北美板块逐渐分离。 地幔柱上涌加剧了岩浆活动,使冰岛区域成为洋中脊上最活跃的火山带之一。 持续的火山喷发与岩浆堆积,最终使冰岛露出海面,形成岛屿。 冰岛仍在生长,火山活动频繁,地壳不断增厚,地形持续变化。 冰岛是世界上唯一一处大西洋中脊露出海平面的地方,游客可在辛格维利尔国家公园亲眼看到板块边界裂谷。此外,冰岛的地质活动极为活跃,拥有超过200座火山,其中约40座为活火山。 冰岛的形成是板块张裂与地幔热点双重作用的结果。它不仅是大西洋中脊的一部分,更是地幔柱活动的直接产物,因此成为地球上最独特、最活跃的火山岛之一。
00:00 / 08:5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4
00:00 / 00:5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
00:00 / 02:4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84
00:00 / 01:5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
00:00 / 01:3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