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意外的好读。我不知道它是否能确实解决某些心理问题,但它确实解答了我曾经一个疑惑。 几年前,有个朋友和我说起他的抑郁症,说好像几天也不饿,他说的轻描淡写的,仿佛一个闲谈。当时我感觉好像哪里有问题、但不确定是什么问题,就询问了另一个有抑郁症的朋友。朋友告诉我:“这个人这么说,是在求救,他现在只是丧失了对时间的概念,我当时更严重,后面失聪了一段时间。” 如今从朋友圈的内容来看,那个曾对时间失去概念的朋友大约是度过那段艰难的时期了。我在读《祛魅》这本书时,开篇就看到了关于“时间”的解释,大概如下: “医生们所说的‘抑郁症’,在我看来是这样的:人失去存在感或存在感减少,具体表现为感觉没有未来、没有规划、没有时间概念。”说白了,就是对时间流逝的感知出了问题。这里面有个需要注意的因果,即存在感和生命的意义是不同的,存在感是因,生命的意义才是果。看网上有人劝别人,类似:“想想积极的东西,做点有意义的事情,就会变好。”之类的话语。出发点是心善的,但说法有点问题。 从作者罗伯特·纳伯格(法国知名心理学家、精神病学家、心理分析师、家庭治疗师,目前在巴黎和瑞士执业。)解释的角度来看:不是人要找到生命的意义才能活下去,而是“当一个人拥有存在感时,生命的意义自然会显现。”人有了存在感,自然觉得身边的一切有意义。当然,对于心理健康的普通人来说,我们可能对“存在感”这个东西不太敏感。“存在感”往往是缺失时,才意识到它的存在。作者说,“感知自我存在不是一种生理本能,而是一个建构的过程。”这本书,就是从理论和具体方法描述“如何建构存在感的”。 这本书不难读,对于包括抑郁症在内的很多心理问题来说,它能起到什么样的作用,我不太清楚。但对于普通人来说,读完之后也许再遇到类似朋友的“求助信号”,就不会茫然无措于“他这是怎么了”。
00:00 / 02:5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
00:00 / 00:5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6
00:00 / 01:1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330
00:00 / 00:5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