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2:2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0
天安门是国家的象征、中国古代著名城门,北京特色景点,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天安门,位于北京市中轴线和长安街的交汇点。燕王朱棣称帝,并于明永乐元年1403年正月将北平改称“北京”,暂称“行在”,就是皇帝在外时的行都。天安门由蒯祥设计,于明永乐十五年1417年开始建造,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时名为承天门。承天门属皇城中的重要建筑,建造时完全模仿南京的承天门,是紫禁城的正门,也是北京最早的天安门。其形状与后来的天安门大致相仿,但其规模较小,只是一座黄瓦飞檐的三层楼式的五座木牌坊,朱漆金钉。明天顺元年(1457年),遭雷击毁于火。明成化元年1465年,由工部尚书白圭主持,由蒯祥设计并领衔重建承天门。明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进京烧掉北京城九门城楼,承天门上半部荡然无存,只剩下五个门洞。清顺治元年1644年,清朝决定定都北京后,立即着手对北京宫室进行修复。由于进京不久,清朝统治者特别注重“安”与“和”的策略,以求得清朝统治的“长治久安”。于是,清朝除采用其他措施外,还在城门的名称上大做文章。清顺治八年1651年,清世祖爱新觉罗·福临下令在承天门原废墟上进行大规模改建,按明时承天门原貌重修城楼,匾额上刻有三种文字,按满语直译为“天安之门”,后来匾额上“满、汉、蒙”三种文字改为“满、汉”两种文字,汉文改成楷书“天安门”三字,以取“受命于天,安邦治国”之意。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康熙皇帝下令大规模修缮与扩建天安门,基本保持顺治时改建的形制。在天安门城楼基座周围增建汉白玉栏杆、栏板,雕刻莲花宝瓶等图案。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洗劫并炮轰天安门。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故宫和天安门均由北洋政府接管,匾额上只保留有汉文,匾额又从“满、汉”两种文字改为“汉文”一种文字。1912年后,长安左门和长安右门的门槛相继被拆除,中华门内的东西千步廊,东、西三座门以及两侧的宫墙,东、西公生门及其两侧的皇城墙,都被一一拆除,不仅开辟了天安门前的东西通道,使长安街成为贯通东西的干道。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年8月9日至14日,为迎接开国大典,第一届北平市各界代表会议一致决定整修天安门和天安门广场。北平市政部门对天安门城楼多年来积存的鸽粪、蒿草等污物进行清除,对破损的砖瓦、门窗等构件进行简单整修。1969年12月15日至1970年“五一”前,天安门进行大规模修建。
00:00 / 00:4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8
00:00 / 01:4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9
徐州市邳州市四户镇 在秦汉时期:四户镇属于郯县管辖。四户古城遗址可能是汉晋时期的郯县故城,其周长超过 1860 米,城墙保存较为完整,有老北门、老东门、老西门等多个城门。 城墙为夯筑土城,墙顶宽约 10 米,底部宽达 20 余米,具有典型的古代城防特征 四户镇,顾名思义就是由庄、陈、窦、佴四姓大户始居于此,而得名。 明代时,四户有邳州北大门之称,是江南省直隶淮安府邳州偃武二乡四户社驻地;清代,是邳北十八圩区团所在地。 民国期间,为邳县乡四户镇。1953 年,郯城县西南部 86 村划归邳州,其中找埠村等四户镇的村庄正式脱离郯城。 此次调整是苏鲁两省行政区划的重要变动,四户镇自此完全隶属于江苏省邳州市,两地分属不同省份。 1957 年,建四户乡;1958 年,成立四户人民公社;1983 年,恢复四户乡;1987 年,建四户镇 白马寺始建于南北朝北魏正光年间(公元 520-525 年),原名大佛寺。相民间传说,唐朝薛仁贵东征时,在寺东北的银杏树上拴过白马,因此改名为白马寺。 ,每年农历二、七会举办古庙会,方圆百里的百姓都会前来拜会。 邳州市四户镇竹园村东一里的高地上,有大墩子遗址。它是中国新石器时代,黄河下游地区的重要文化遗存,2006 年被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遗址地势高亢,平面呈漫坡状圆形土墩,高约 4.3 米,直径约 250 米,占地面积达 5 万平方米。曾出土过大量磨制石器,包括穿孔石斧、石凿等。陶器和彩陶的发现,证明了大汶口文化的丰富和多样性。 大墩子古文化遗址表明,早在 6000 多年前,这里就有人类繁衍生息,并创造了灿烂的大汶口文化。#邳州市四户镇 #大墩子遗址 #白马寺 #竹园村
00:00 / 03:1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09
00:00 / 19:3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