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0:4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
00:00 / 00:3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0:4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356
00:00 / 03:3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196
00:00 / 00:0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33
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及国家能源局等部门的部署,“十五五”期间(2026-2030年)我国能源管理政策将以新型能源体系建设为核心 三、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完善能源市场体系 1. 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建设 建立“中长期+现货”电力市场体系,推动跨省区电力交易平台互联互通,破除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同时,扩大绿电、绿证交易覆盖面,将可再生能源消纳责任权重与碳市场、绿电交易挂钩,形成市场化激励机制。 2. 能源数字化转型 实施“互联网+”智慧能源行动,建设能源大数据平台,推动能源工业数智化改造。例如,通过AI优化电力调度,实现“源网荷储”动态平衡;推广“风光储氢”一体化微电网,提升偏远地区能源自给能力。 五、强化区域协同与民生保障 1. 区域能源协调发展 制定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区域能源规划,推动能源资源跨区域调配与共享。例如,依托陇东-山东特高压通道,将西北风光电力输送至东部负荷中心;在长江经济带布局水风光一体化基地,实现多能互补。 2. 民生用能绿色化改造 推进城乡建筑光伏一体化(BIPV)和地源热泵应用,目标到2030年城镇新建建筑中绿色建筑占比达到100%。同时,扩大农村电网改造覆盖面,推广“光伏+农业”模式(如农光互补、渔光互补),助力乡村振兴。 六、完善政策支持与国际合作 1. 财政与金融创新 设立绿色低碳转型基金,通过税收优惠、财政补贴等方式支持新能源项目。例如,对储能项目给予投资补贴,对绿电交易实施增值税减免。同时,发展气候债券、碳期货等金融工具,引导社会资本参与能源转型。 2. 全球能源治理参与 深化“一带一路”能源合作,重点推进中缅油气管道、中巴经济走廊能源项目等基础设施建设。同时,积极参与国际可再生能源标准制定,推动中国技术和装备“走出去”。 实施保障 • 法律保障:《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于2024年正式施行,为新型能源体系建设提供法律依据。 • 监管机制:建立能源安全风险预警体系,强化极端天气下的应急保供能力,完善能源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网络安全防护。 • 社会参与:通过“碳普惠”等机制鼓励公众参与节能降碳,推动形成绿色消费习惯。 总体而言,“十五五”期间我国能源管理政策将以系统思维统筹安全与转型,通过技术突破、市场改革和国际合作,为2030年前碳达峰奠定坚实基础,同时为2060年前碳中和开辟路径。企业需抓住政策机
00:00 / 04:2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