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3:1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5
00:00 / 01:1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9
液体的闪点 闪点的意义 闪点详解 闪点是一个好东西,感谢发明这个判定指标的科学家! 液体的闪点 有人不理解,为什么我说对于液体,通常情况下只有甲乙类火灾类型的才需要考虑防爆。我们看看闪点的定义:按GB 50058《爆炸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闪点是指在标准条件下,使液体变成蒸气的数量能够形成可燃性气体或空气混合物的最低液体温度。这里可燃性气体或蒸气是指以一定比例与空气混合后,将会形成爆炸性气体环境的气体或蒸气。 翻译一下,就是液体在空气中会蒸发,但是不同液体蒸发的速度不一样,同时蒸发速度也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蒸发量越大,达到某一个温度时,蒸发气体和空气混合能达到爆炸下限浓度,这个温度就是这个液体的闪点。 根据火灾危险性分级标准,闪点小于28℃的属于甲类火灾液体,闪点在28℃-60℃的属于乙类火灾液体,通常情况下,环境温度不大于60℃,所以高于60℃闪点的液体,蒸发量小,蒸发后和空气混合无法达到爆炸下限浓度,当然也就无需进行防爆设计了。 刚才我说的时候,有个定语“通常情况下”,也就是说特殊情况下高闪点的液体也要考虑防爆,哪些特殊情况?比如虽然液体的闪点较高,但液体储存和使用场所的温度可能会高于其闪点,或液体表面气压较低,这个时候液体的蒸发量会增大,蒸发气体和空气混合就有可能达到爆炸浓度。 抓住液体闪点的这个定义,我们就可以对不同闪点的液体开展有针对性的安全管控,把安全资金的投入科学合理的用到能真正实现安全效益的地方。 留一个问题大家思考:密闭容器内,液体会不会无限蒸发,不论其闪点的高低,液体表面气体空间终会达到爆炸浓度?欢迎大家在评论区发表自己的看法。 #闪点#蒸发#防爆#爆炸下限@安全专家王华
00:00 / 03:1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58
🌟 今日睡前科学口袋 【主题】什么是蒸发和凝结? 【目的】通过探索水从液态到气态(蒸发)以及从气态回到液态(凝结)的过程,帮助孩子们理解这些自然现象是如何发生的,并了解它们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作用。通过简单的小实验,让孩子们亲身体验水的形态变化,激发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对孩子的重要性】帮助孩子们认识水循环的基本原理,理解天气现象(如云、雨、露水)的形成原因,培养他们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力,并增强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科学领域】地球科学、物理学 【友好的故事讲述】小朋友们,你们有没有注意到,妈妈煮开水的时候,锅上方会冒出白色的“雾气”?或者下雨后,地上的小水洼过一会儿就消失了?其实,这些都是水在玩“变身游戏”哦!😊 水就像一个小小的魔法师,它有三种形态:液态(比如我们喝的水)、固态(比如冰块)和气态(看不见的水蒸气)。当水从液态变成气态,悄悄飞进空气里,这个过程就叫蒸发。太阳公公的温度、风的吹动,都在帮助水完成这个神奇的飞行!☀💨 而当飞散在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物体(比如冰镇的饮料瓶),它们又会聚集在一起,变回一颗颗小水珠,这就是凝结。清晨小草上的露珠、窗户上的雾气,都是凝结送给我们的惊喜哦!💧🌿 【延伸实验】 一起来做“水的魔法实验”吧! 蒸发实验:在两个杯子里倒入同样多的水,一杯放在阳光下,一杯放在阴凉处。每隔一小时观察一次,看看哪一杯水消失得更快? 凝结实验:在玻璃杯里倒入冰水,静置几分钟,观察杯壁外侧是否出现小水珠。想一想,这些水珠是从哪里来的? 🌐 想参加更多有趣的科学活动,欢迎加入“科学口袋俱乐部”哦!💫🔭🔬
00:00 / 01:5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
初中蒸发制冷及其应用考点总结 一、核心概念:蒸发制冷原理 • 定义:液体蒸发时,会从周围环境或自身吸收热量,导致周围温度降低,这种现象称为蒸发制冷。 • 关键本质:蒸发是液体表面分子脱离液体变成气体的过程,此过程需要克服分子间引力,因此必须吸收热量,从而带走温度。 二、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常考实验探究) 蒸发快慢直接影响制冷效果,需掌握3个关键因素,常以实验题(控制变量法)形式考查: 1. 液体温度:温度越高,蒸发越快(例:热水比冷水干得快)。 2. 液体表面积: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例:衣服展开晾比团着晾干得快)。 3. 液体表面空气流动速度:空气流动越快,蒸发越快(例:吹风扇能加速汗液蒸发,更凉快)。 三、常见应用实例(必考填空/选择题) 需能对应“应用场景→利用蒸发制冷”的逻辑,典型实例: • 夏天出汗后感觉凉快:汗液蒸发吸收人体热量,降低体表温度。 • 给发烧病人擦酒精:酒精蒸发快,快速吸收人体热量,帮助降温。 • 夏天在地面洒水:水蒸发吸收地面和空气热量,使室内变凉爽。 • 冰箱冷藏室工作:制冷剂在冷藏室管道内蒸发,吸收室内热量,实现降温。 四、易错点辨析 1. 误区1:认为“蒸发只能在高温下发生”。 纠正: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进行,只是温度低时蒸发慢,制冷效果不明显(例:冬天湿衣服也能晾干,只是蒸发慢)。 2. 误区2:混淆“蒸发”和“沸腾”的制冷效果。 纠正:二者都需吸热,但蒸发是表面现象、制冷更温和(如汗液蒸发);沸腾是内部+表面剧烈汽化,制冷更快(如开水沸腾时吸热),考点中“蒸发制冷”特指蒸发过程的吸热降温。 #初中物理#中考物理 #中考#物理
00:00 / 02:1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
00:00 / 05:5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9
00:00 / 01:0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
4月11日(1) 制热模式 蒸发吸热:在蒸发器中,低温低压的制冷剂液体吸收地下土壤或水中的热量,蒸发成为低温低压的制冷剂气体。地热能通过热传导的方式传递给制冷剂,使制冷剂的温度和压力升高。 压缩升温:压缩机将低温低压的制冷剂气体压缩成高温高压的制冷剂气体,提高制冷剂的温度和压力,使其能够在冷凝器中释放热量。 冷凝放热:高温高压的制冷剂气体进入冷凝器,在冷凝器中与室内循环的空气或水进行热交换,将热量传递给空气或水,使空气或水的温度升高,实现制热效果。同时,制冷剂气体在冷凝器中冷却凝结成高温高压的制冷剂液体。 节流降压:高温高压的制冷剂液体通过膨胀阀节流降压,变成低温低压的制冷剂液体,然后进入蒸发器,开始新一轮的循环。 制冷模式 蒸发吸热:在蒸发器中,低温低压的制冷剂液体吸收室内空气或水中的热量,蒸发成为低温低压的制冷剂气体,使室内空气或水的温度降低,实现制冷效果。 压缩升温:压缩机将低温低压的制冷剂气体压缩成高温高压的制冷剂气体。 冷凝放热:高温高压的制冷剂气体进入冷凝器,在冷凝器中与地下土壤或水中的热量进行热交换,将热量传递给地下土壤或水,使制冷剂气体冷却凝结成高温高压的制冷剂液体。 节流降压:高温高压的制冷剂液体通过膨胀阀节流降压,变成低温低压的制冷剂液体,然后进入蒸发器,开始新一轮的循环。#施工现场实拍 #节能环保 #空气能热泵 #别墅施工 #工程施工
00:00 / 00:5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
00:00 / 01:3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8
00:00 / 00:1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
00:00 / 01:0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
00:00 / 01:3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
00:00 / 01:0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
00:00 / 16:1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
00:00 / 11:1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