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边扁咽齿鱼–青海省特色鱼类 #极边扁咽齿鱼#窜天猴儿的水产养殖孵化技术#青海省特色鱼类#水产#黄河鱼类保护 黄河上游的“高冷”精灵——极边扁咽齿鱼 大家好,今天带大家认识一种只生活在青藏高原的珍稀鱼类——极边扁咽齿鱼,它还有个亲切的名字叫草地鱼,是咱们中国独有的“高原原住民”。 先看它的模样,这可是为高寒环境量身定制的。体型延长侧扁,最大能长到51厘米,体重近3.5斤。头呈锥形,吻部钝圆,嘴巴长在下方,下颌有锋利的角质前缘,就像自带“小铲子”。最特别的是它身体裸露无鳞,只有臀鳍附近有一排鳞片,体背是黄褐色,腹部银白,在清澈的高原水里格外显眼。它的消化系统也很有特点,肠管特别长,是体长的6到16倍,这让它能高效消化水底的藻类和植物腐屑。 再说说它的生活习性,堪称鱼类里的“极端环境适应大师”。它只生活在海拔3000到4400米的冷水里,最爱水质清澈、水底多砾石的缓流或静水区域,还喜欢在草甸下打洞居住。食性很专一,主要吃水生植物腐屑和藻类,偶尔也会吃点浮游动物。作为高原冷水鱼,它生长缓慢,要6龄才性成熟,每年5到6月水温6到10℃时产卵,卵是黄色的沉性卵,雄鱼繁殖期头部还会出现白色追星。 它的分布范围特别狭窄,仅见于中国黄河上游青海段,从玛曲县到扎陵湖、鄂陵湖、星宿海及约古宗列曲等干支流,曾是这些水域的绝对优势种。 而人工繁育对它来说意义非凡。作为濒危的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人工繁育技术的突破,从2007年首次成功繁殖到如今鱼苗成活率提升至78%以上,有效补充了野生种群数量。通过增殖放流,不仅帮助它恢复种群规模,还能维持黄河上游水域的生态平衡,为其他高原生物提供生存基础。同时,人工繁育过程中积累的低温适应、食性转化等数据,也为研究高原鱼类的生存智慧提供了关键支撑,让这个“高冷”精灵能在母亲河的源头继续繁衍生息。 水产养殖孵化技术员的价值,从不局限于商业领域的成果。若能以精湛技术为科研创新铺路、为生态保护助力,这份跨越边界的担当,既是对职业精神的升华,更是从业者所能抵达的最高职业素养高度,让水产技术真正成为守护自然、推动科学的坚实力量。
00:00 / 02:3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8
00:00 / 02:3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3
00:00 / 00:3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
00:00 / 01:3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7
00:00 / 01:3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
00:00 / 01:1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1
00:00 / 08:4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1
00:00 / 01:3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
00:00 / 01:1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76
00:00 / 03:0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3
00:00 / 00:1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