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0:4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
00:00 / 00:5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1
00:00 / 01:3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4
00:00 / 01:4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
00:00 / 04:3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3
00:00 / 01:4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
00:00 / 01:4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
00:00 / 01:4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8
00:00 / 00:0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9
昨天一好友来给她家侄儿咨询,初二孩子从班级前三、四名突然不去上学了,学校让家长把孩子先接回去。 没见孩子,简单和大人聊了会儿,孩子可能面临学业高压+心理敏感期的“逃避式自我保护”。 尖子生往往自我期待高、抗压能力弱,可能藏着人际冲突、自我否定,甚至“觉得活着没意义”的低落感,绝对不是“不懂事”,而是“没力气扛了”。 建议家长先放下“逼孩子返校”的执念,优先稳住亲子关系: 1. 停止指责、共情孩子:不说“你怎么这么任性”,改说“我知道你现在肯定有难言之隐,才不想去学校,换作是我遇到这么难的事,也想歇一歇”,先接住孩子的情绪; 2. 避开学习、先建立安全感:暂时不聊成绩和返校,陪他做轻松的事,打球、看剧、买奶茶,日常开口别直奔主题,比如“今天在房间待挺久,要不要一起下楼散散步?最近有没有觉得‘有点烦,但没人能说’的事呀?”; 3. 慢慢引导、挖细节:用“选择题”代替“追问”,不说“你到底在烦什么”,改成问“最近是上课是不是听不懂、作业太多,还是和同学、老师相处得不舒服?或者都有点?”; 4. 减轻孩子的负担、给到支持:如果孩子担心成绩掉,就说“成绩是暂时的,我更担心你过得不开心,你愿意说说学校里哪件事让你最不想面对吗?”; 5. 仔细观察、看孩子状态:悄悄留意孩子是否有失眠、情绪暴躁、躲着人等情况,为后续孩子能当面来给我沟通留个参考。 嘱咐全程别用“你应该”“你必须”“为什么不”,不评判、不催促,让孩子知道“不管去不去上学,你都是被关心的”,先帮他找回“有力气面对”的状态,再谈返校的事。 #青春期孩子 #教育
00:00 / 00:4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
00:00 / 00:4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