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0:4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811
00:00 / 01:3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2
00:00 / 03:4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11
00:00 / 00:3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6
毛白杨2周前
莫高窟记:在千年壁画前,读懂守护的意义 敦煌的风裹着沙粒,吹向鸣沙山崖壁上那片蜂窝般的洞窟——莫高窟,我终于站在了这处承载千年文明的地方。 先在数字展示中心看了两场电影,飞天的衣袂在光影里流转,才知我们要见的,不是普通风景,是被时光打磨、又被人类拼命护住的瑰宝。乘大巴抵窟区,跟着讲解员进洞,光线骤暗,壁画在射灯下骤然鲜活:北魏飞天线条刚劲,藏着游牧民族的豪迈;唐代《反弹琵琶》的乐伎,身姿扭转间似有丝竹清音,丹砂红、石青绿化成的色彩,是古人用矿物与心血调和,千年未褪。 最触动我的是个未完成洞窟:墙面斑驳,只勾了半朵莲花、飞天轮廓。“画工没来得及画完,却不知笔下每一笔,成了千年后我们凝视的文明。”原来莫高窟的文化,从不是冰冷文物,是无数无名匠人刻进石头的信仰与美。可转头见隔壁洞窟壁画边缘因氧化卷曲、色彩剥落,又心头一紧——这些美,其实脆弱至极。 讲解员指着壁画裂痕轻声说:“上世纪初,经卷、壁画遭掠夺;后来风沙侵蚀、游客水汽、拍照闪光灯,都在悄悄伤害它。现在限流、禁拍、用科技监测温湿度,不是不近人情,是怕再晚一步,千年痕迹就没了。” 夕阳下,九层楼飞檐染金,弥勒大佛眉眼低垂,看过千年风沙,也看过人类对文明的守护与失误。我想起有些古迹因过度开发,只剩商业喧嚣,底蕴尽失。莫高窟如今的“限制”,何尝不是从教训里走出的清醒? 我们总说“看见文明”,却忘了“能看见”本是幸运。莫高窟的文化,核心是“守护”:是学者抢修的执着,是游客收相机、轻言语的默契。它让我们明白,对文明瑰宝,不能只图“观赏”,更要懂“克制”“敬畏”——过度索取只会加速消亡,唯有小心守护,才能让美传向未来。 离开时,洞窟隐入暮色。莫高窟给我的,不只是壁画惊艳、大佛温柔,更是启示:文明脆弱如崖壁壁画,一阵风沙、一次失误便可能受损;但只要有人愿从教训中学会敬畏,文明就能在时光里继续绽放。我们这些过客,能做的,便是带着敬畏而来,携着感悟离开——不留下垃圾,不带走痕迹,只把对文明的珍视,藏在心里,传给下一个奔赴的人。
00:00 / 02:4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