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3:1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1
00:00 / 01:0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
00:00 / 00:5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35
00:00 / 00:5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45
00:00 / 00:1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92
00:00 / 01:4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9
00:00 / 03:4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77
00:00 / 00:5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5
00:00 / 00:3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20
00:00 / 00:4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2
00:00 / 00:3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19
00:00 / 00:5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9
铁岭云2年前
铁岭西大的由来(铁岭西罗城遗址) 罗城又称关城,指古代大型城郭的外城。实际上就是城里人口增多住不下,于是搬到城关外居住,形成了新的城区。为安全起见,又于原城外复加修新城墙,扩大城区面积。铁岭卫城西罗城建干明万历年间,是在对卫城进行加固的同时扩建。西罗城南北长,东西窄,面积约是原城的二分之一。 铁岭卫城之所以要建西罗城,主要原因是明代时,辽河航运很发达,马蓬沟渡口很繁荣,所以为方便起见,人们便愿意居住离码头很近的西关外。另外,驿站和递运所在西关内,交通和物流发达,自然西关外就成了商业发达地区。于是向西扩建是自然而然的事了。西关城的西城墙在工人街,今天所说的“西大”就是西罗城的西大街。 铁岭城还有东罗城,百姓习惯叫作“东罗城”或“东关城”,简称“东关”。东罗城建于清乾隆四十六年,外围七百八十九丈、高二丈,与县城的规模相差无几。其南城墙沿今天的南马路直到龙园,北城墙沿今天的龙翔路直到沙子沟。其西城墙沿今天的柴河街与县城相对应。东城墙在龙首山下,龙园路是东罗城的中心街。 东罗城建好后,铁岭县城便由三部分构成,即中间的老城、西罗城、东罗城。三城各有分工,老城为行政场所,县衙等政府部门仍旧在老城内;西罗城为商户居住区;东罗城为车马店、客栈、宗教场所。清末民国年间的诸多“大院”都在东罗城。#铁岭 @抖音 @抖音知识
00:00 / 01:4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70
00:00 / 04:1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9
00:00 / 01:3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
00:00 / 01:4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166
00:00 / 00:0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106
00:00 / 01:4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4
(甘肃—甘南—临潭县) 冶力关到洮州卫,一场在甘南山水与历史间的穿行。初入甘南,我把第一站选在了临潭县的冶力关,本是奔着山水而来,却意外在这片土地上,完成了一场自然与历史交织的深度对话。 冶力关的清晨裹着淡淡的雾,还飘着细密的毛毛雨,我先踏入了天池。沿着山路向上,等爬到山顶,一汪清水静卧在群山之间,云雾在湖面轻轻流转,像是给这片景致蒙了层薄纱。那一刻,所有爬山的疲惫都烟消云散,只剩山水入怀的惬意。原来甘南的灵动,藏在这湿润的山雾与澄澈的天池里。 转身走进赤壁幽谷,又是另一番截然不同的景象。两侧的悬崖壁立,丹霞地貌的赤色岩层在微光下泛着厚重的质感,峡谷里的风带着凉意,吹过岩壁间的缝隙,仿佛在诉说着亿万年的地质变迁。手抚过粗糙的岩壁,能清晰感受到时光留下的纹路,这是大自然用最磅礴的力量,在临潭大地上刻下的印记。 原以为冶力关只是山水秘境,却没想到它的土地里还埋着滚烫的红色记忆。离开幽谷,我来到了苏维旧址,站在临潭苏维埃政府旧址前,仿佛能看见当年红军长征途经此处时的身影。旧址里的陈列静静诉说着那段烽火岁月,红色的印记早已融入这片土地的血脉,让人肃然起敬。 沿着2248国道驶上古战观景台,远方的牛头城遗址在视野里渐渐清晰。站在这里,历史的脉络突然变得清晰起来——不远处的新城镇,正是明朝洮州卫城的所在地。当年朱元璋派大将沐英平叛后,在此筑城戍守,让这里成为了“西蕃门户”;而牛头城,相传曾是蒙古驻军的要塞,两座城隔空相望,仿佛在无声地对谈。 从冶力关的山水之美,到苏维埃旧址的红色初心,再到洮州卫城与牛头城的历史回响,临潭的每一寸土地都像一本厚重的书。它既有自然馈赠的灵动风光,又有岁月沉淀的历史底蕴,更有各民族交融的温暖烟火。这场旅程,早已不止是风景的浏览,更是一次与历史的对话、与这片土地的深情相拥。
00:00 / 04:5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