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术之十八: 破釜沉舟 破釜沉舟的意思是下定决心,不顾一切地干到底。另有孤注一掷,亦是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意思。 在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时刻,英雄人物们面临着生死存亡的抉择,他们毅然决然地采取了“破釜沉舟”的策略,将自己置于绝境之中,以激发前所未有的斗志与勇气,最终书写了不朽的篇章。 故事一、项羽巨鹿败章邯:在历史上,当秦大将章邯北渡黄河,率重兵围攻赵国时,赵歇为王,陈余为将,张耳为相,见秦兵如此之多,便退入巨鹿(今河北平乡西南)据守。楚王派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次将,率领楚军前去救赵。当楚军进驻安阳(今山东曹县东南)时,宋义便传令将士停止不前,按兵不动达四十六天之多。 项羽再也忍耐不住了,于是闯入大帐,杀死宋义,后又被楚王封为大将军,统帅大军继续前进,速解巨鹿之围。 项羽先派大将黥布率领二万士卒渡河,随后又亲自统领全军渡河北上,解救危在旦夕的赵国。大军渡过漳水后,项羽就命令士卒将渡船全部凿沉,将行军锅砸碎,每人只带三天粮食,又将岸边的营房全部烧毁。他激励将士们说:“我们这次救赵是同强敌章邯作战!只许前进,不许后退,因为后退是没有出路的,大家必须勇往直前!”士卒们义愤填膺,有如猛虎冲入敌阵,与秦兵拼杀在一起。擂鼓声、喊杀声惊天动地,楚军士气高昂,越战越勇,一以当十,十以当百,所向披靡。楚军来势凶猛,秦兵渐渐招架不住,节节败退。楚军杀死了秦将苏角,生擒王离,涉间自杀。后来章邯率领余众二十余万在殷墟(今河南安阳西北)投降。项羽巨鹿之战取得了决定性胜利,创造了以少胜多的军事奇迹。这场战役不仅加速了秦朝的灭亡,也奠定了项羽“西楚霸王”的威名。 破釜沉舟术 破釜沉舟志未休,孤注一掷决死求。 英雄豪情贯长河,绝境中生篇不朽。 坤宁翁 2024年10月16日
00:00 / 07:2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
00:00 / 01:2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3:2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群马奔腾”是一个极具画面感的成语,常用来形容声势浩大或场面热烈的场景。以下是关于这一主题的详细解读: ------ 一、成语释义与文学意象 1. 基本含义 “群马奔腾”指众多马匹疾驰向前的壮观景象,引申为群体性活动或自然现象的磅礴气势。其近义词包括“万马奔腾”“气势磅礴”等,反义词则为“万马齐喑”。 2. 文学应用 ◦ 古典文学中常以马群奔腾比喻自然力量,如明代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用“空中如万马奔腾”描写风声。 ◦ 现代作家巴金在《家》中以“爆竹声如万马奔腾”渲染除夕的喧闹氛围,通过通感手法增强表现力。 ------ 二、自然与人文场景中的群马奔腾 1. 草原上的马群 ◦ 坝上草原:马群在广袤的草原上自由驰骋,马蹄声如雷鸣,扬起的尘土形成“黄色巨龙”,展现了生命的力量与自然的壮美。 ◦ 乌兰布统草原:秋季枯草季节,数百匹马在牧人驱赶下奔腾,马蹄声与扬尘在夕阳下构成“速度和力量的动感画面”,吸引上千摄影者记录这一震撼场景。 2. 文化象征 ◦ 自由与力量:马群无拘无束的奔跑被视为自由的象征,如坝上草原的马群“与牧民相伴共生”,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哲学。 ◦ 历史隐喻:奔腾的马群常被比作“历史的缩影”,如网页1中描述其“悲壮巍峨的造型”,暗含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 三、艺术表现与经典描写 1. 诗句摘录 ◦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辛弃疾)——刻画战马疾驰的凌厉。 ◦ “万马奔腾山作阵”(刘一止)——以山峦为背景,突出马群的恢弘气势。 2. 现代散文与摄影 ◦ 徐悲鸿笔下的“雪青马”被形容为“大将风度”,其奔跑时“四蹄腾空,如风如电”,宛如画中跃出的精灵。 ◦ 摄影作品常捕捉马群奔腾的瞬间,如“马蹄扬尘”“长鬃飞扬”的动态美,结合侧逆光拍摄增强画面张力。 ------ 四、相关文化知识 1. 成语衍生 ◦ “秣马厉兵”:喂饱战马、磨快武器,比喻积极准备。 ◦ “车水马龙”:形容繁华街景,与“群马奔腾”共享“马”的意象,但侧重不同场景。 2. 地名渊源 ◦ 养马岛:相传秦始皇因见岛上“群马奔腾”而命名,现存饮马池等遗迹,融合历史传说与自然景观。 ------ 五、实用信息(如旅行建议) • 观赏地点“群马奔腾”是极具画面感的场面
00:00 / 01:1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
00:00 / 05:5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