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昭襄王(公元前325年-公元前251年),嬴姓赵氏,名稷,战国时期秦国国君,在位五十六年,是秦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之一,为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坚实基础。 早年,秦昭襄王在燕国为质,公元前307年,其兄秦武王举鼎身亡,他在赵武灵王与魏冉的支持下归国继位。因继位时年幼,由其母宣太后(芈八子)与舅父魏冉辅政,前期政权多由外戚把控。 亲政后,秦昭襄王展现出卓越的政治与军事才能。他重用范雎,采纳“远交近攻”策略,明确秦国扩张方向——结交远方诸侯,集中力量攻打邻近的韩、魏、赵等国,逐步蚕食中原土地。军事上,他派遣白起等名将征战四方:公元前260年,长平之战中,白起率军大败赵军,坑杀赵卒四十余万,彻底摧毁赵国主力,使赵国从此一蹶不振;此外,还攻破楚国都城郢都,迫使楚国迁都,极大削弱了楚国实力。 政治上,秦昭襄王罢黜宣太后与魏冉等外戚势力,收回政权,加强君主集权;同时兴修都江堰等水利工程,推动关中农业发展,为秦国提供充足的粮草储备。晚年,他虽在邯郸之战中失利,但秦国已凭借此前积累的实力,成为六国中无可匹敌的强国,为其子秦庄襄王及孙嬴政的统一大业铺平了道路。 公元前251年,秦昭襄王去世,其统治时期是秦国由强转盛的关键阶段,被后世视为秦统一进程中的重要推动者。#秦昭襄王 #历史 #涨知识 #秦朝 #抖音上热门
00:00 / 02:1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
#秦昭襄王(公元前324—前251年),即嬴稷,是秦国第二十八任国君。以下是关于他的介绍: 生平经历 - 早年为质:早年在燕国为人质,秦武王四年(前307年),秦武王举鼎意外去世且无子嗣,在赵燕两国武力护送,樗里疾、魏冉、宣太后等人的拥立下,嬴稷继承王位。 - 亲政前期:继位之初,因年幼,朝政由宣太后与丞相魏冉把持。秦昭襄王三年(前304年)举行冠礼,开始亲政。 - 亲政后期:听从范雎的劝谏,收回了宣太后、穰侯、华阳君、高陵君和泾阳君的权力,任命范雎为相,独揽朝政。秦昭襄王五十六年(前251年)秋季去世,儿子孝文王继位。 主要成就 - 军事方面:任用白起等将领,发动了伊阙之战、鄢郢之战、华阳之战和长平之战等众多战役。伊阙之战中,白起打败韩、魏联军,斩首二十四万;鄢郢之战,秦军攻占楚国郢都,重创楚国;华阳之战,大败魏赵联军;长平之战,白起坑杀赵军降卒约四十万,赵国从此元气大伤,秦国统一进程大大加快。 - 政治方面:调整官制,优化行政结构,提高官员办事效率;大力推行法治,强化国家法制建设,稳定社会秩序。听从范雎建议,实施“远交近攻”策略,为秦国统一六国制定了正确的战略方向。 - 外交方面:通过与各国结盟、和亲等手段,分化和削弱敌对势力。如秦昭襄王曾与齐愍王约定共同称帝,后又取消帝号,联合其他四国讨伐齐国,打败齐军,使齐国一蹶不振,秦国成为当时的强国。 - 开疆拓土:攻灭义渠,使秦国拥有了陇西、上郡等地,消除了秦国的后顾之忧;还灭亡了西周公国,俘虏周赧王,迁九鼎于咸阳,结束了周朝八百年统治,极大地提升了秦国的威望。 用人策略 - 用人不疑:对有才能的人给予充分信任和支持,如白起在军事上屡立战功,离不开秦昭襄王的信任;范雎提出“远交近攻”策略后,秦昭襄王果断采纳并委以重任。 - 平衡各方:在重用魏冉、白起等外戚和将领的同时,也注意引入其他人才,如范雎等,以平衡各方势力,巩固自己的统治。
00:00 / 11:5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13
秦孝文王(公元前 302 年 — 公元前 250 年),嬴姓,赵氏,名柱,亦称安国君,是战国时期秦国第 35 位君主,秦昭襄王次子,秦始皇祖父。他虽在位仅三天,却是秦国从昭襄王霸业向始皇帝统一过渡的关键人物。 安国君早年并非太子,其兄悼太子早逝后,公元前 267 年,他被秦昭襄王立为太子,时年 35 岁。成为太子后,安国君长期处于昭襄王的强势光环下,历经 15 年储君生涯。这段时期,秦国正处于对外扩张的关键阶段,长平之战(公元前 262 年 — 公元前 260 年)、邯郸之战(公元前 259 年 — 公元前 257 年)等重大战役相继爆发,安国君虽未直接参与军事决策,却在朝堂中逐渐积累政治经验,同时也因昭襄王晚年多疑的性格,始终保持低调谨慎。 储君期间,安国君的一大重要经历是确立嗣子。他共有二十多个儿子,其中排行中间的异人(后改名子楚)因母不受宠,早年被送往赵国为质。后在吕不韦的谋划与资助下,异人通过讨好安国君宠妃华阳夫人,成功获得华阳夫人的认可。华阳夫人因无子,说服安国君立异人为嗣子,这一决策不仅改变了异人的命运,更为后来秦始皇登上历史舞台埋下伏笔。 公元前 251 年,秦昭襄王去世,安国君于次年(公元前 250 年)正式即位,改元 “孝文王”。即位后,秦孝文王迅速推出一系列举措稳定朝局:首先,大赦天下,释放此前因战事或刑罚入狱的囚犯,缓和社会矛盾;其次,表彰先王时期的功臣,赏赐宗室亲属,巩固统治基础;同时,他还遵循礼制,完成对秦昭襄王的丧礼,彰显孝道与王权的合法性。 然而,令人惋惜的是,秦孝文王在位仅三天便猝然离世。关于他的死因,史料中并无明确记载,后世推测可能与长期储君生涯的压力、晚年身体状况或突发疾病有关。尽管在位时间极短,秦孝文王仍在秦国历史上留下了重要印记:他的即位标志着秦国从昭襄王时代向庄襄王(异人)时代的平稳过渡,其推行的仁政举措为后续秦国的稳定发展奠定了基础,而他确立异人为嗣子的决策,更是直接影响了秦国统一大业的传承脉络。秦孝文王去世后,其子子楚即位,即秦庄襄王,秦国也由此一步步朝着统一六国的目标稳步迈进。#历史 #秦孝文王 #涨知识 #大秦帝国 #抖音小助手dou上热门
00:00 / 01:4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
水长东1周前
#创作者中心 #创作灵感 #人物 #秦昭襄王 #王立群读史记 王立群老师在《百家讲坛》中讲述的"昭王称霸",主要围绕秦昭襄王如何继承和发展秦国基业,以及他如何为秦始皇最终统一六国奠定坚实基础。 秦武王去世后,因无子嗣,王位继承出现争端。最终,在燕国作人质的公子嬴稷,在他的母亲宣太后(芈八子) 和舅舅魏冉的全力支持下,回国继位,这就是秦昭襄王。 秦昭襄王继位初期,由宣太后和魏冉主理朝政。宣太后是一位非常有能力的政治家,她甚至通过牺牲个人情感,诱杀了义渠戎王,一举解决了秦国多年的西部边患,为秦国东进扫除了后顾之忧。 随着秦昭襄王年龄增长,他需要摆脱外戚干政的局面,并找到一条清晰统一路径。这时,魏国人范雎进入了秦国。 范雎向秦昭襄王提出了著名的 "远交近攻" 战略。王立群老师特别强调,这是一个基于地缘政治、操作性极强的统一方针。它巧妙地把军事打击和外交拉拢结合起来:对距离远的国家暂时结好,对邻近的国家则逐步蚕食。这一方针使秦国统一天下的步伐大大加快。 昭襄王的历史功绩 秦昭襄王在位时间很长,达五十五年。在他的统治下,秦国国力达到空前高度,主要体现在: · 持续东扩,不断削弱六国实力。 · 在长平之战中重创当时最强的对手赵国。 · 最终攻灭东周,不仅在实质上,也在象征意义上终结了周朝的统治。 秦昭襄王时期,秦国已经初步具备了统一六国的实力,他是秦国统一大业中承前启后的关键人物。
00:00 / 05:0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
00:00 / 01:3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
00:00 / 15:4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04
00:00 / 01:5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
00:00 / 08:1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
00:00 / 01:3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
00:00 / 01:2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14
00:00 / 05:0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609
00:00 / 08:1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005
00:00 / 08:1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889
00:00 / 10:2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