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2:0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
00:00 / 02:5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
00:00 / 01:4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2
00:00 / 02:4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322
00:00 / 00:2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24
00:00 / 00:4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5
#王阳明 #传习录 #孔子 #孟子 #曾子 凡人为学,终身只为改过二字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来理解“凡人为学,终身只为改过二字”: 一、思想渊源:源自儒家修身传统 这句话并非凭空而来,其思想直接根植于孔孟之道。 1. 孔子论“过”: · 《论语》开篇就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这里的“学”,不仅仅是学习知识,更是指学习做人的道理。而“习”就是实践和反省。 · 孔子强调:“过则勿惮改。”(有了过错,就不要害怕改正。) · 他称赞弟子颜回:“不迁怒,不贰过。”(不把怒气发泄到别人身上,不犯同样的错误。)“不贰过”是改过的最高境界之一。 · 孔子认为自己并非生来无过的圣人,他说:“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 可见,他的目标正是通过学问来减少和避免过错。 2. 孟子与“反求诸己”: · 孟子说:“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任何事情没有达到预期效果,都要反过来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这正是为了发现并改正自己的过错。 3. 《大学》《中庸》的发扬: · 《大学》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链条,其起点就是“修身”,而修身的核心内容就是“诚意、正心”,不断修正自己思想行为上的偏差。 · 《中庸》讲“慎独”,在独处时也能谨言慎行,这本身就是一种高度的自我监督和改过功夫。 后世宋明理学家如朱熹、王阳明等人,更是将“省察克治”(反省检查,克服私欲)作为学问的根本功夫。王阳明说:“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破心中贼”正是终身改过的生动比喻。 二、核心内涵:一种动态、进取的人生观 这句话揭示了一种深刻的人生哲学: 1. “凡人”的定位:承认自己是“凡人”,而非完人、圣人。这意味着我们天生就是不完美的,会犯错是人之常情。这种定位带来了谦卑和宽容——既宽容自己的不完美,也宽容他人的过失。 2. “为学”的目的:明确了求学的根本目的不是为了炫耀知识、谋取功名,而是为了自我完善。学问是工具,修身是目的。这纠正了为学道路上可能出现的偏差。 3. “终身”的维度:这是一个没有终点的漫长过程。改过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年轻时做做样子就可以的。它是一场贯穿一生的“修行”。这要求我们具备极大的耐心和毅力。 4. “改过”的实践
00:00 / 03:2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9
00:00 / 00:2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332
00:00 / 02:4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2
00:00 / 02:2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17
00:00 / 00:5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0:5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10
00:00 / 00:2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695
00:00 / 01:3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
00:00 / 03:5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10
00:00 / 00:2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189
00:00 / 00:2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7
00:00 / 00:3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20
00:00 / 01:4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3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