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8集|#从军行 #骆宾王 #初唐四杰 #国学文化 #唐诗 《从军行》是初唐四杰之一骆宾王的经典边塞诗,全诗以豪迈笔调塑造了意气风发、忠勇报国的将士形象,抒发了舍生取义、以死报君的爱国情怀。 诗歌选取边塞征战的典型场景(野日、天星、汉月、胡尘),语言凝练、气势磅礴,既展现了初唐边塞的雄浑风光,也彰显了将士们的英雄气概,是初唐边塞诗的代表作之一。 诗歌原文 平生一顾重,意气溢三军。 野日分戈影,天星合剑文。 弓弦抱汉月,马足践胡尘。 不求生入塞,唯当死报君。 诗歌赏析 1. 开篇点题,凸显壮志:前两句以“一顾重”“溢三军”,开篇便塑造出一位受赏识、意气风发的将士形象,奠定全诗豪迈奔放的基调,展现其愿为国家效力的决心。 2. 场景刻画,画面感强:中间四句(野日、天星、汉月、胡尘)选取边塞典型意象,将戈影、剑文与自然景象融合,既描绘出军旅生活的壮阔与艰辛,也暗含将士们征战四方的英勇姿态,视听结合,感染力十足。 3. 结尾升华,彰显忠魂:最后两句“不求生入塞,唯当死报君”是全诗点睛之笔,直接抒发将士们舍生取义、以死报国的赤胆忠心,情感浓烈,掷地有声,成为边塞诗中表达爱国情怀的经典名句。 整首诗语言凝练、气势磅礴,既展现了初唐边塞的雄浑风光,也歌颂了将士们的英雄气概与家国情怀,是骆宾王边塞诗的代表作之一。
00:00 / 00:5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6
@清心@3周前
【10 首 盛 唐 边 塞 诗】 藏尽戈壁豪情,写尽山河赤诚! @3分钟话诗词& 浸染着盛唐风沙的边塞诗,从玉门关到燕然山,从雪海到戈壁,每一句都裹着将士的赤诚与山河的壮阔 —— 或是出征的激昂,或是归乡的怅惘,都随征雁掠过营垒,化作长河落日,定格在千年诗行里。 《出塞二首・其一》(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赏析:秦汉的明月依旧悬在边关之上,万里征战的将士却迟迟未能踏归乡之路。诗人以 “明月”“雄关” 串联古今,既叹战乱绵长,更藏对良将的期许 —— 若有李广般的勇士镇守,便不会让外敌铁骑踏过阴山,字里行间满是对山河安宁的守护之心。 《凉州词二首・其一》(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赏析:黄河蜿蜒向远,似要融进白云深处,一座孤城孤零零立在万仞高山之间,尽显边塞苍茫。羌笛奏出《折杨柳》的离曲,诗人却道 “何须怨”,只因玉门关本就地处荒远,春风难至。以壮阔风光衬戍边孤寂,无悲戚却藏豪迈,尽显盛唐将士的豁达。 《使至塞上》(唐・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赏析:轻车简从赴边关慰问,途经居延时,诗人自比 “征蓬”“归雁”,藏尽旅途孤寂。而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两句,将边塞雄浑写到极致 —— 孤烟笔直冲天,落日映红长河,再遇侦察骑兵得知都护破敌,又添战事捷报的激昂,一幅边塞壮景跃然纸上。 《燕歌行》(唐・高适)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枞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 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赏析:东北边境燃起战火,将领辞家出征,以 “横行” 明志,更获天子恩宠。“枞金伐鼓”“旌旆逶迤” 勾勒大军出征的浩荡,“羽书飞传”“猎火照山” 又显战事紧迫。诗人以磅礴笔触,将将士的壮志与战事的紧张融于诗中,奏响边塞出征的激昂乐章。 《从军行七首・其四》(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赏析:青海湖的长云遮蔽雪山,孤城与玉门关隔远相望,尽显边塞荒凉。“黄沙百战” 写尽战事频繁,“金甲磨穿” 藏尽将士艰辛,可尾句 “不破楼兰终不还” 却掷地有声,没有半句怨言,唯有平定边患的决绝,铁血
00:00 / 08:0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
00:00 / 02:2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6
00:00 / 02:4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
00:00 / 01:2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9
00:00 / 04:2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