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2:0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452
00:00 / 02:0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593
00:00 / 01:0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1
00:00 / 01:1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35
00:00 / 01:2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
00:00 / 01: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52
00:00 / 00:1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32
马颊河,《尔雅·释水》云,其因“势上广下狭,状如马颊”而得名,是《禹贡》记载的大禹开凿的上古九河之一,清代乾嘉时期的经学家、史学家成瓘《篛园日札》载,“九河所在,汉人已不能详”,意思是汉朝的时候,包括马颊河在内的九河就已经湮灭了。《汉书》标注其为笃马河,起源于河南省濮阳县南关,与金堤河相接。它向东北方向流经河北,进入山东,依次流经高唐、平原、陵城等13个县市区,最终在无棣县沙头堡(补)东注入渤海。河流全长521公里,其中山东部分长达448公里。流域总面积达1.2万余平方公里,是鲁北平原的关键排洪通道。 《新唐书·地理志》载,河北道德州平原郡,有马颊河,久视元年(公元700年)开,号“新河”。在平原县以上利用古笃马河故道,在与安德县之间沿用汉代屯氏别河北渎的一段,而无棣以下则承袭古鬲津河故道。建成后,以《禹贡》记载的“九河”之一——马颊河命名,历史上也曾称“唐故大河北支”。五代十国时期,马颊河见证了军阀混战、合纵连横。比如,10世纪初,后梁开国皇帝朱全忠,在马颊河流域先后击败了沙陀族首领李克用援军和控制山东的军阀朱宣,奠定了统一中原的基础。宋代1060年,黄河在商胡附近冲出“二股河”,进一步影响了马颊河河道格局。金代黄河南徙后,鲁北河流趋于稳定。元明时期京杭大运河的开挖截断了马颊河。《清实录·德宗实录》载,光绪十年(1884年),“罢开马颊河,濬宣惠河,修德州运河堤”,反映了中法战争期间,国力维艰,晚清政府决定停止开挖新马颊河,将资源转用于疏浚宣惠河和加固德州段运河堤防。1933年山东省建设厅疏浚马颊河,重新沟通上下游,使其承担排涝灌溉的功能。 1967年开始,拓宽河道、局部裁弯取直,并在下游庆云任桥以下新开入海河道,原入海河道演变为德惠新河下游。如今,马颊河陵城段属中游,从高唐、平原向东北流至陵城仙人桥村,在薛庄闸分为两股:北股为马颊河主河道,经土桥北;南股为分洪河道,是马颊岔河,经将军寨南;两股至马才闸会合。又东流至三刘闸与自平原南来的今笃马河交汇。马颊河孕育了这片土地上的农耕文明,也滋养了世代勤劳务实、重本尚农,重言守诺、急公好义的陵城人民。#马颊河
00:00 / 01:3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2
00:00 / 00:5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1
00:00 / 00:4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
00:00 / 03:0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
00:00 / 05:2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31
00:00 / 00:2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