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1:1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0
00:00 / 00:5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1
00:00 / 02:4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1
00:00 / 01:2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22
#纯手工雕刻 #匠心传承 #手艺匠人 心地光明,可以动静。 第一位罗汉乃是宾度罗跋罗堕阇(音同“多”)尊者,江湖人称“坐鹿罗汉”,位列十六罗汉之首,堪称罗汉群体中的“大哥”。 其名译为「不动利根」,如如不动,利根坚固。现童颜白发长眉笑面之相。尊者曾为优婆填王之大臣,机缘成熟,看破放下,出家修道,证六神通。尊者曾以显神通于世人之前,受佛陀呵责,不许住于阎浮提,令至西瞿耶尼洲施化,后虽听还,而不许其入于涅盘,为末法之人作福田。 祂原是古印度拘萨罗国的国师,学识渊博、智慧超群,深受国王敬重与百姓爱戴。一日,佛陀降临该国说法,祂听闻佛法后豁然开悟,毅然舍弃国师之位与荣华富贵,追随佛陀出家修行。因常乘鹿云游四方,向众生宣讲佛法要义,且画作中多以端坐鹿背或静立鹿旁的形象出现,故得“坐鹿罗汉”之名。 唐代贯休笔下的坐鹿罗汉,依旧是标志性的梵相风格——高额深目,隆鼻厚唇,面容古拙而威严,身披宽松袈裟,衣纹以高古游丝描勾勒,线条遒劲流畅,祂端坐于鹿身,一手轻按鹿首,一手结说法印,眼神深邃似能洞穿人心,尽显高僧的沉静与智慧。 宋代画作中,坐鹿罗汉的形象更添生活化气息:南宋周季常的《五百罗汉图》里,祂身披赭色袈裟,盘腿坐于磐石之上,身旁小鹿温驯低头,祂手持经卷凝神品读,背景是松枝苍翠、流云缭绕,整体氛围宁静悠远,凸显其潜心修行的状态。 随意自在的坐姿给人一种强烈的平静、舒适、放松的感觉。 明代水陆画中的坐鹿罗汉,则更显庄严端正:祂长须垂胸,面容慈祥,身着朱红镶金袈裟,端坐于铺有锦缎的宝座上,左手托如意,右手结禅定印,身旁小鹿昂首而立,背景绘有琼楼玉宇与祥云仙鹤,色彩富丽堂皇,尽显罗汉的尊贵与神圣。 西藏唐卡中的坐鹿罗汉,风格独特而浓郁:祂身披色彩艳丽的袈裟,以金线勾勒衣纹,周身环绕祥云与吉祥八宝,坐于白唇鹿背上,鹿身装饰华丽,祂双目微垂,面容慈悲,既显修行者的清净定力,又藏普度众生的悲悯之心。
00:00 / 03:0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8
00:00 / 02:1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
00:00 / 06:3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
#手艺人在抖音 #原创视频 #每日分享 第三位罗汉便是迦诺迦跋厘堕阇(音同“蛇”)尊者,江湖人称“举钵罗汉”。他是佛教十六罗汉中的“三哥”,以高举铁钵化缘的标志性形象流传于世。 祂与自眷属六百阿罗汉多分住于东胜身洲,早年性情急躁易怒,动辄与人争执。佛陀知晓后,特地为祂讲述长生童子谦逊忍辱的典故,祂受教后潜心修行,终得沉稳平和之性。因化缘时必高举铁钵,以示清净无染、所求有度,修成罗汉后便得“举钵罗汉”之名。 唐代禅月大师贯休所绘的举钵罗汉,堪称经典梵相典范——瘦骨嶙峋却风骨凛然,瞠目如炬,眉横如剑,右手执拂尘轻挥,左手按膝稳坐,那份超凡脱俗的气韵,被苏东坡盛赞为“扬眉注目,拊膝横拂,似有要说佛法之意”。不过,后世画作更侧重其化缘本相,多绘祂单手高举铜钵,姿态庄重,或立于山林间,或坐于磐石上,铁钵光影流转,尽显神圣。 在西藏唐卡中,举钵罗汉的形象更添庄严法喜:祂禅定坐于舒展的芭蕉叶或清润荷叶上,衣纹以金线勾勒,色彩浓艳而不失清雅,周身环绕祥云,天神手持珍宝俯身献礼,祂面容慈悲温润,双目微垂却自带威严,既显罗汉的修行定力,又藏普度众生的悲悯。 宋代以降,举钵罗汉的形象更趋生活化:南宋周季常《五百罗汉图》中,祂身披朱红袈裟,左手擎钵示现降雪神通,钵中雪花轻扬,身旁仆童持扇侍立,脚边豹子温驯趴伏,枯木寒林的背景衬得祂愈发超凡;明代水陆画里,祂则长须高额,端坐蒲团,一手举钵于胸前,一手结禅定印,身旁小僧捧经侍立,衣纹用兰叶描细细勾勒,流畅飘逸,尽显宁静修行之态。
00:00 / 01:5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8
00:00 / 03:3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
00:00 / 03:0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
00:00 / 00:2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81
00:00 / 01:3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