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3:1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
华北屋脊五台山北台顶灵应寺朝圣指南 北台顶(叶斗峰)位于山西省忻州市五台县,是五台山五大主峰之一,海拔3058米,为华北地区最高峰,素有“华北屋脊”之称 其所在的云雾山终年云雾缭绕,台顶平广如砥,周长约2公里,登顶可俯瞰华北平原与五台山群峰 五台山是佛教四大名山之一,主供智慧菩萨文殊,而北台顶作为五峰之首,被视为文殊菩萨“五种智慧”的具象化象征 传说唐代高僧澄观将五台山比作文殊菩萨的五髻,并与“五行”学说结合,赋予五台顶“金木水火土”不同属性,北台属“水”(北方主水),掌管智慧与清净 2. 隐峰禅师与隐峰塔 隐峰禅师(唐代福建籍高僧)因冬居衡山、夏居清凉(五台山),被誉为“飞锡僧”。他圆寂后,弟子将其舍利建塔供奉于北台顶,形成“隐峰塔”,成为信徒必拜的灵迹。传说其塔能显灵护佑僧众,尤其在修行困顿时,禅师会以化身点拨 灵应寺的皇家渊源 灵应寺始建于隋代,康熙八年(1669年)重修时,御赐“毗卢真境”匾额,现存明清风格建筑群,包括汉白玉雕龙王殿、文殊殿等,寺内石碑记载历代帝王敕建史实 隋代初创:隋朝佛教兴盛,灵应寺依山而建,初为供奉文殊菩萨的小庙,后因北台的神圣地位逐渐扩建 明清鼎盛:明清两代帝王崇佛,康熙、乾隆多次拨款重修,1986年重建后形成现存规模,2001年新增汉白玉牌坊、石狮等装饰,融合汉藏建筑风格 #五台山 #五台山祈福 #北台顶 #文殊菩萨#灵应寺
00:00 / 02:3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8
五台山与恒山 一个香火鼎盛如日中天,一个似乎略逊一筹。这背后的香火密码到底藏在哪里? 一、山形即宿命:五台山的 "聚宝盆" 与恒山的 "隐士居" 五台山的地形堪称天造佛国。五座台顶环抱如莲花,中间台怀镇形成天然盆地,古人谓之 "风水聚合之地"。这种地形天然适合建造大规模寺庙群,从东汉永平年间始建大孚灵鹫寺起,历代寺院沿山谷次第展开,最终形成 "青庙黄庙共一山,和尚喇嘛同颂经" 的奇观。如今五台山尚存寺院九十余座,仅台怀镇核心区就聚集了显通寺、塔院寺等二十余座名刹,密集程度全国罕见。 反观恒山,主峰天峰岭海拔 2016 米,山体陡峭如斧劈刀削,道教宫观多建于悬崖绝壁间。悬空寺虽名震天下,却悬于翠屏峰半山腰,三教殿内释迦牟尼、老子、孔子共居一室。这种地形天然适合 "出世修行",却不利于大规模香火聚集。恒山现存道教宫观仅十数座,且分布分散,游客往往需翻山越岭才能寻访到一处道场。 更关键的是,五台山地处中原通往蒙古高原的交通要道,历史上是茶马古道的重要节点。从唐代起,五台山就成为汉地佛教与藏传佛教交流的枢纽,元明时期更是成为中央王朝 "以黄教绥柔蒙古" 的战略支点。而恒山虽为五岳之一,却偏居晋北一隅,交通不便,直到现代高速公路开通前,到访者多为虔诚的修行者或探险的文人。 二、帝王的抉择:五台山的 "皇家香火" 与恒山的 "民间烟火" 佛教在五台山的兴盛,几乎是一部帝王扶持史。唐太宗李世民将五台山视为 "祖宗植德之所",下诏免除寺院税赋;武则天崇佛,令菩提流志在五台山建清凉寺;康熙皇帝五次巡幸五台山,不仅拨款修缮寺院,还在菩萨顶设立驻军保护香火。这种持续千年的皇家背书,让五台山从普通佛教名山升格为 "国之宗教象征"。 反观恒山,虽在北魏时期因寇谦之改革道教而短暂成为北天师道中心,但此后再未获得持续的官方支持。唐代虽尊老子为祖先,却将道教重心放在终南山、青城山;明代皇室崇奉武当山真武大帝,恒山再度被边缘化。 #五台山 #恒山 #文旅
00:00 / 04:5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6
00:00 / 01:1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9
00:00 / 00:5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628
00:00 / 00:2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
00:00 / 00:1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