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1:1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3
嘉佳3周前
《诗经·小雅·甫田》 倬彼甫田,岁取十千。我取其陈,食我农人。自古有年,今适南亩。或耘或耔,黍稷薿薿。攸介攸止,烝我髦士。 以我齐明,与我牺羊。以社以方,我田既臧。农夫之庆,琴瑟击鼓。以御田祖,以祈甘雨。以介我稷黍,以穀我士女。 曾孙来止,以其妇子。缢彼南亩,田畯至喜。攘其左右,尝其旨否。禾易长亩,终善且有。曾孙不怒,农夫克敏。 曾孙之稼,如茨如梁。曾孙之庾,如坻如京。乃求千斯仓,乃求万斯箱。黍稷稻粱,农夫之庆。报以介福,万寿无疆。 注释 甫田:广袤的田地。 岁取十千:形容收获丰盛。“十千”为虚指,极言其多。 陈:陈谷,旧粮。 有年:丰年。 耘、耔:除草、培土。 黍稷薿薿:谷物茂盛的样子。 攸介攸止:休息片刻。 烝我髦士:进献才俊(指田官)。 齐明、牺羊:洁净的祭品和牺牲。 社、方:祭祀土地神和四方神。 田祖:农神,即神农氏。 曾孙:周王或贵族的称谓。 田畯:农官。 如茨如梁:形容庄稼堆积如屋顶、高桥。 如坻如京:形容粮仓如山丘。 赏析 主题思想: 诗歌描绘了周代农业生产的繁荣景象,强调统治者重视农耕、与民同乐的理念。 通过祭祀田祖、祈雨等仪式,反映古人“天人合一”的农耕信仰,表达对丰年的祈愿。 艺术特色: 铺陈叙事:以细腻笔触描写田间劳作、祭祀场景,展现生动的农耕画卷。 重章叠句:通过反复咏叹(如“农夫之庆”“曾孙之稼”),强化丰收的喜悦与对国家的祝福。 象征手法:以“如茨如梁”“如坻如京”比喻粮食堆积如山,凸显国力强盛。 历史意义: 《甫田》是研究周代农业制度、祭祀文化的重要文献,体现了“以农为本”的治国思想。 诗中“曾孙”形象,既是对统治者的颂扬,也暗含对劝农政策的肯定。 现代解读 《甫田》不仅是一首农事诗,更蕴含古代中国的治理智慧: 重农理念:统治者亲临田间,鼓励农耕,体现“民为邦本”的思想。 和谐共生:通过祭祀活动,表达对自然的敬畏,倡导人与环境的平衡。 文化传承:诗中描绘的丰收庆典、祭祀仪式,成为后世农耕文化的源头之一。 这首诗跨越千年,依然能让读者感受到先民对土地的热爱与对生活的虔诚,堪称中华农耕文明的缩影。
00:00 / 01:4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
00:00 / 01:4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6
00:00 / 15:2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7
00:00 / 02:1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710
00:00 / 02:0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
00:00 / 01:0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
00:00 / 01:3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26
00:00 / 16:0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