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歌2周前
根据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于2023年6月发布的公告,野猪已被正式调出《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这意味着它不再属于国家法律规定的受保护的野生动物。 🐗 野猪为何被移出名录? 野猪被移出名录主要基于其种群状况和现实影响的科学评估。 种群数量恢复:评估显示,野猪在我国28个省份有分布,种群数量巨大(据国家林草局2024年披露数据约200万头),已不存在生存威胁。 致害问题严重:在全国26个省份的857个县(市、区),野猪对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造成了不利影响,包括毁坏农作物、甚至造成人员伤亡,人兽冲突日益突出。将野猪调出名录,是为了更灵活、有效地进行种群调控,减轻其对人民群众的影响。 ⚖️ 移出名录不等于可随意捕杀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野猪不再受法律保护,绝不意味着个人可以随意捕杀。任何对野猪的猎捕活动,依然必须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遵守禁猎规定:在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划定的禁猎区以及规定的禁猎期内,是严格禁止猎捕野猪的。 禁用非法工具和方法:严禁使用毒药、爆炸物、电击、猎套、猎夹、歼灭性围猎等危害公共安全、破坏野生动物资源的工具和方法进行猎捕。 严禁食用和非法交易:猎获的野猪只能用于科研等非食用性利用,严禁食用或进行非法交易。 个人私自捕杀野猪,特别是违反上述规定,仍可能构成非法狩猎等违法行为,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有组织的种群调控工作通常由地方政府组织专业的狩猎队伍来实施。 💎 总结 总而言之,野猪目前不属于国家保护动物,但其管理和猎捕受到严格规范。这一政策调整的核心目的是在生态保护与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之间寻求更科学的平衡。如果您在生活区域遇到野猪或遭受其危害,建议及时向当地政府或林业主管部门报告,由专业人员进行处理。
00:00 / 00:3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8
“三有保护动物”中的“三有”,指的是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以下是具体含义: 有益的动物 这类动物能够对生态系统的稳定和正常运转发挥积极作用。比如食虫鸟类,它们以害虫为食,可以有效控制害虫数量,维持生态平衡;蜜蜂等昆虫能够帮助植物传播花粉,促进植物的繁殖和物种的延续,对于维护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至关重要。 有重要经济价值的动物 一些动物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可以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提供资源。例如,某些野生动物的皮毛可以用于制作高档的皮革制品,肉可作为食用肉类,羽毛可用于装饰等。另外,像梅花鹿等动物,其养殖产业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能够为市场提供鹿茸、鹿肉等产品,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 有科学研究价值的动物 不少动物在科学研究方面具有独特的价值。比如,一些野生动物是研究生物进化、生态系统演变等学科的重要样本。通过对它们的研究,可以了解物种的演化历程、生态习性以及与环境的相互关系,为生物学、生态学等学科的发展提供基础数据和理论支持,有助于人类更好地认识自然规律和保护生态环境。#神奇动物在抖音 #户外 #野猪 #纪录片 #动物世界 @走马部落牧场-大狮哥
00:00 / 01:2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25
00:00 / 01:2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34
00:00 / 00:3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3
00:00 / 02:0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1
00:00 / 01: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