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0:4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7
00:00 / 00:4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00
治耳鸣别只靠吃药!每天10分钟“听觉训练”,让耳朵少“吵闹” 在生活里,不少人都有过耳鸣的经历,耳朵里像有只小虫子在嗡嗡叫,或是持续的电流声、风声,搅得人心烦意乱。很多人一遇到耳鸣,第一反应就是吃药,可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其实,除了吃药,每天花10分钟做做“听觉训练”,也能让耳朵“安静”下来。 耳鸣的产生,和耳部神经、血液循环等都有关系。长时间处于嘈杂环境、压力过大、睡眠不足等,都可能引发耳鸣。而吃药主要是从调节身体机能、改善耳部环境等方面入手,但“听觉训练”是从另一个维度来缓解耳鸣。 “听觉训练”的方法很简单。找一个安静的环境,闭上眼睛,集中注意力去听周围细微的声音。比如,窗外树叶的沙沙声、远处传来的鸟鸣声、家里钟表的滴答声。一开始,可能很难捕捉到这些声音,但坚持练习,耳朵的敏感度会逐渐提高。这个过程就像是给耳朵做一场“健身操”,让它重新适应各种声音,增强对声音的分辨能力。 每天只需10分钟,不会占用太多时间,却能给耳朵带来很大的改变。长期坚持“听觉训练”,能让大脑对耳鸣声的敏感度降低,就像习惯了周围的环境噪音一样,不再把耳鸣声当成需要特别关注的“异常”。 当然,这并不是说吃药没用,而是“听觉训练”可以和吃药相互配合。在吃药改善耳部生理环境的同时,通过“听觉训练”调整大脑对声音的感知,双管齐下,效果往往更好。 如果你正被耳鸣困扰,不妨试试每天10分钟的“听觉训练”,给耳朵一个重新“安静”的机会,让生活回归平静与美好。mp3#耳鸣
00:00 / 03:0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
🌿耳鸣困扰:中医如何用“食疗+穴位”温柔化解耳畔嗡鸣?🌿 生活中,总有人被耳畔的“嗡嗡声”“电流声”困扰——明明环境安静,耳朵里却像住了一只“小虫子”,昼夜不息地吵闹。这种耳鸣,轻则让人心烦意乱,重则影响睡眠、工作,甚至让人变得焦虑易怒。中医认为,耳鸣是身体发出的“内部警报”,多与肝肾阴虚、气血不足、痰湿阻滞有关,通过调理脏腑、疏通经络,能从根源上改善症状。 🌟中医视角:耳鸣的根源在“脏腑失调” 中医认为,耳鸣与五脏功能密切相关: • 肾开窍于耳:肾气充沛,耳窍得养,则听力聪敏;肾精亏虚,耳窍失养,则耳鸣如蝉。 • 肝主疏泄:肝气郁结或肝火上炎,气机不畅,耳窍受扰,引发耳鸣。 • 脾主运化:脾气虚弱,清阳不升,浊阴不降,蒙蔽耳窍,导致耳鸣。 🍲每日中医小食疗:百合莲子粥 材料:百合20克、莲子15克、粳米100克、冰糖适量。 做法: 1. 将百合、莲子洗净,用清水浸泡30分钟。 2. 粳米淘洗干净,与百合、莲子一同放入锅中,加适量清水。 3. 大火煮沸后转小火,煮至粥稠米烂,加冰糖调味即可。 功效:这道粥源自《中医药膳学》,具有滋阴润燥、清心安神的作用。百合能养阴润肺、清心安神,莲子可补脾止泻、益肾固精,粳米健脾和胃。三者合用,适合肝肾阴虚型耳鸣(耳鸣如蝉、夜间加重)或心脾两虚型耳鸣(伴失眠、多梦)者食用。 🌱中医调理:从“整体”入手,恢复平衡 除了食疗,中医还通过针灸、推拿、耳穴压豆等方式调理耳鸣: • 针灸:刺激听宫、翳风、太溪等穴位,疏通经络,改善耳部气血循环。 • 推拿:按摩耳周穴位(如听会、耳门),配合鸣天鼓手法(掌心捂耳,食指弹击后脑勺),调节耳部气机。 • 耳穴压豆:将王不留行籽贴敷于耳部肾、内耳、神门等反射区,每日按压3-5次,适合轻度耳鸣者。 耳鸣虽恼人,但通过中医的智慧与日常调理,耳畔终能重归宁静💪!从今天起,试试这道百合莲子粥,让嗡鸣声成为过去式吧✨~mp3#耳鸣#祝福
00:00 / 03:0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