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袷蓝衫。“白袷蓝衫”一词,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琵琶行》,原句为“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其中“青衫”即指唐代低级官员所穿的蓝色或青色官服,后演变为“白袷蓝衫”,泛指古代学子或尚未入仕的文人所穿的素色衣衫,象征着他们未得功名时的清苦与儒雅。唐代科举制度兴盛,无数寒门学子怀揣理想奔赴长安,希望通过考试改变命运。这些学子大多家境普通,无力购置华丽衣物,日常多穿着粗布缝制的白袷(白色夹衣)与蓝衫,行走在长安的街巷与书院间。他们或在灯下笔耕不辍,或于酒肆中与同好切磋诗文,白袷蓝衫的身影,成为当时长安城一道独特的风景。诗人白居易年轻时也曾是“白袷蓝衫”中的一员。他出身官宦世家,却因父亲早逝家道中落,为求功名独自赴京。初到长安时,他衣衫朴素,拜见名士顾况时,曾因“居易”之名被调侃“长安米贵,居大不易”。但当顾况读到他“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诗句时,惊叹不已,改口道“有如此文采,居亦何难”。此时的白居易,正是身着白袷蓝衫,凭借才华在长安站稳脚跟,最终考取功名,步入仕途。随着时代变迁,“白袷蓝衫”逐渐从对衣物的描述,演变为对文人雅士或未仕学子的代称,承载着人们对文人风骨与求学岁月的怀念。它不仅是一种服饰符号,更成为古代文人追求理想、坚守清操的精神象征,至今仍被用来比喻那些虽未得志却心怀远志的读书人。
00:00 / 02: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
00:00 / 01:5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
00:00 / 01:0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8
00:00 / 06:0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463
00:00 / 02:3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
大地丰饶:一枚芋饺包藏的春秋​ 三月初雷劈开冬日的沉寂,惊蛰的雨丝还沾着凉意,我便将芋头苗栽进温润的泥土里。此后数月,风吹叶摇,雨打青衫,我们施肥除草,看它们在日月更迭间抽叶展绿,直至金秋时节,终于迎来与土地对话的丰收时刻。 铁铲破开湿润的泥土,一颗颗芋头应声而出,裹着大地馈赠的芬芳,圆润如拳,沉甸甸地躺在掌心。只取几颗便满篮生香——够了,今夜就用来包一碟蕴藏四季的饺子。 芋头洗净去皮,切成匀称的丁,上锅蒸出朦胧的香气。另一边,猪肉在刀起刀落间化作细腻的肉糜,调入生抽与胡椒粉,再与放凉的芋头丁温柔相拥——这馅料里,有春雷的悸动,有夏雨的酣畅,更有秋阳的丰腴。 取一张薄如蝉翼的饺子皮,舀入饱满的馅料,指尖轻拢慢捻,便捏出一轮新月般的饺子。儿子也踮脚凑来,小手虽生涩却无比专注,一捏一合间,竟也包出几个憨态可掬的作品。 沸水翻腾,饺子如白鹅入池,沉浮间渐渐丰腴,直至悠然浮起,皮子透出淡淡的暖黄。轻咬一口,芋头的香糯在舌尖化开,那是春雨夏阳凝成的甘甜,是时光与耐心酿就的温柔。 这哪里只是饺子?分明是把三月的雷、八月的风、九月的阳光,都包进了这一口之中。岁月静好,大抵如此#青年创作者成长计划 #新农人计划2025 #抖音新农人
00:00 / 03:3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02
00:00 / 00:1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