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2:0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1
00:00 / 03:0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114
想学好数学,关键在于培养数学思维。单纯反复补课、刷题,顶多让孩子维持中等水平,避免成绩下滑。那么,究竟该如何训练数学思维呢? 今天,给大家分享两个家长和孩子都能轻松上手的实操方法,只要认真落实,效果立竿见影。 通俗来讲,数学思维就是将从未接触过的数学题,转化为学过的知识点或题型,实现举一反三的能力。要做到这一点,孩子需具备扎实的基本功、完善的知识体系,以及系统的解题方法。其实,达成这些并不复杂,每天抽出10-15分钟进行针对性训练,坚持一个月,许多难题便能迎刃而解。 1.学会归纳总结:归纳总结无需专门花费额外时间。孩子每做一道题,就思考是否做过类似题目,并尝试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不少学霸做题时,即便没有刻意归纳,也能敏锐察觉题目间的关联。但普通孩子则需要刻意训练。一旦孩子掌握了归纳总结的方法,刷题量便能大幅减少,看到题目就能迅速洞悉背后的考点,做题的正确率和速度也会显著提高。 要是你认可这个方法,却担心孩子难以坚持,毕竟许多孩子既没有归纳总结的习惯,执行力又欠佳,家长难以说服孩子,孩子自身也缺乏主动归纳的意识。这种情况下,可以了解我们的陪跑计划。周一到周六,孩子可跟随老师的计划打卡训练,在老师的监督下,逐步扭转数学学习习惯,掌握学习方法。 2.搭建逻辑分析体系:在孩子搭建好知识体系的基础上,帮其构建一套完整、严谨的逻辑分析体系。数学与其他学科在题目设置和解题思路上存在较大差异,它侧重考查孩子环环相扣的推理分析能力。然而,不少孩子审题时毫无条理,东拼西凑,自然难以找到解题思路。在陪跑方法体系中,“关键解题法”能帮助孩子筛选、标注出每道题的有效条件,引导孩子对每个有效条件进行全面联想。每天通过打卡讲题训练,拓展孩子的思维广度。当孩子的独立思考越来越全面,数学学习就能实现质的飞跃。#淮南同城#同城热门#中小学教育#学霸秘籍 #自主学习能力
00:00 / 00:1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
#创作灵感 #学习习惯 一、30分以下: 回归课本,重塑基础 这个分数段,问题的根源往往不是“不聪明”,而是数学的“地基”没有打好。 刷题和盲目补课效果甚微,此时最重要的事情只有一件:回归课本,把教材当成唯一的核心学习材料。 具体做法 ①地毯式扫荡课本概念:合上所有辅导书,每天花20-30分钟,像读小说一样精读一小节数学课本。 用笔圈出黑体字的概念、定义、公式。然后合上课本,在白纸上尝试默写或用自己的话复述。 ②死磕计算能力:每天坚持15分钟纯粹的计算练习,内容包括有理数(正负数)的四则运算、整式的加减、一元一次方程求解。 目标是达到快、准、稳。 ③搞定课本例题和课后习题。 盖住例题的解答过程,自己在本子上独立做一遍,再对照课本看思路和步骤是否一致。 二、30-60分: 搞懂“是什么”和“怎么用” 这个分数段的学生对知识有初步印象,但概念模糊,无法有效将知识点与题目联系起来。 核心任务是:将模糊的知识点变得清晰,并掌握其在最基础题目中的应用。 具体做法 ①精研课本例题:不要满足于“看懂”,要把书上例题的解题步骤完全分解。 ②专题强化核心基础:这个分数段需要放弃难题,集中火力攻克高频基础考点。 ③建立迷你错题本:只记录最基础、最不该错的题目。 三、60-80分:巩固基础,攻坚中档题 这个阶段的同学,通常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但存在漏洞,且在中档题上得分不稳定。 策略是:保证基础题满分,通过专题训练将中档题转化为得分题。 具体做法 ①专题集中训练 拿出一到两周时间,集中火力攻克一个薄弱专题。 如果说“二元一次方程组应用题”是弱项,那这一周就只做这类题,每天3-5个,直到完全掌握这类题的分析方法和解题步骤。 ②建立真正的错题本 记录的时候,不仅要写正确解法,更要用红笔分析错误根源。 ③优化考试策略 会的东西多了之后,考试时间就会不够用,需要有意识地进行限时训练。 四、80分以上: 精益求精,冲击顶尖 达到这个水平,基础知识和解题能力已经相当的扎实,这个时候,千万不要满足于此。 百尺竿头,要更进一步! 具体做法 ①突破弱势板块:通过分析试卷,找到经常失分的薄弱环节(如函数与几何综合题、动态几何问题),进行专项突破。 ②定期模拟考试:每周或每两周,找一个完整的2小时,严格模拟真实考试。#家长必读 #初中生 #学霸秘籍
00:00 / 00:0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0
00:00 / 04:3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