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岁少年《藏在罐子里的爱》:AI能写文,却写不出这般真情 近日,湖南娄底14岁初三学生龙睿熙的作文《藏在罐子里的爱》在网络广泛传播。这篇不足千字的短文,借由一个“糖罐子”的细节,细腻书写了奶奶与自己之间深沉而质朴的亲情,触动了无数读者内心最柔软的地方。 文章之所以引发广泛共鸣,关键在于“真诚”二字。在算法推送、流量至上的内容环境中,人们习惯了被标题和金句吸引,而这篇作文却以毫无矫饰的真情实感,唤醒了大众对亲情的共同记忆。如文中“幸福从罐子里跑了出来,弥漫了整个屋子”这样朴素而温暖的描写,恰恰成为许多人心中珍藏却日渐模糊的情感镜像。 随着文章走红,也出现了一些质疑声音,有人怀疑是否借助AI完成。对此,龙睿熙坦然回应:“他们没否定文章本身,只是怀疑是不是我写的。但文章表达了我的感情,这就够了。”这一回应,不仅澄清了质疑,更点明了文章打动人的核心——不是技巧,而是真实的生活体验与未经雕琢的情感。 近年来,从农民工的《我的母亲》到中学生的《旧轨还乡》,多篇“出圈”作文都证明:真正的好文章,不在于华丽辞藻或高级技巧,而在于能否让读者共情。在信息过载的今天,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这样“真诚的回归”,那些从生活深处生长出的文字,终将治愈我们内心最柔软的角落。
00:00 / 01:1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9
00:00 / 03:5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
《藏在罐子里的爱》 湖南娄底初中学生龙睿熙作文《藏在罐子里的爱》令全网破防,这篇作文是语文老师童老师布置的 “藏在…… 里的爱” 半命题作文。作文结尾处,龙同学用李清照的“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表达了对奶奶深深的思念之情。#作文 #音乐 #龙睿熙#藏在罐子里的爱 #藏在罐子里的爱全文 完整文章如下: 秋夜寒凉,月光朗照,夜空中倔强地闪着几点星光。我抬起头凝视着天上闪亮的星,想起我妈曾经在星空下和我说过:每个勤劳善良的人在死后都会变成天上的星星,守护着地上的人。幼小的我便在想:哪一颗会是奶奶呢? 星辰点点,月光流转,跨过了时间,照在了橱柜的罐子上。 那时的我还只有几岁大,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在乡下。当时的我话都说不太利索,天天只知道往外跑,对外界的一切都有着极大的好奇心,总是喜欢跟着大声嘎嘎的肥鸭绕着院子转。屋里的各种小东西都喜欢看一看,摸一摸,有时甚至还会用嘴尝一尝。 那是一个炎热的下午,毒辣的太阳炙烤着大地,刺眼的阳光令人望而生畏。我像一只无头苍蝇一样在院子里乱窜,一转头,又跑进了厨房看到了正在忙活着的奶奶。极度无聊的我看见旁边的橱柜上有一个罐子,我努力踮起脚,伸手想去拿,可不管怎么努力就是差那么一点。奶奶好似背后也长了一双眼睛,看到了我头顶的罐子,也看到了我嘴角的口水。她水龙头都没关,扔下手上的东西就走了过来,在围裙上小心翼翼地擦干双手就把我抱到了旁边。这才转过身去拿罐子,拿着小勺子轻轻舀了一勺放到了我的嘴里,入口时这种甜蜜的味道不断地冲击着我的大脑,于是我记住了这种白色小颗粒带来的快乐。后来奶奶每天都会给我吃一点,每次我都笑得非常开心,奶奶明明没有吃,却也和我一样开心。幸福从罐子里跑了出来,弥漫了整个屋子。 后来,我离开了老家,来到城里读书。也是在厨房里,我看见了一个差不多的罐子,里面也装满了白色的小颗粒。我欣喜地拿了一点尝了尝,好像尝到一样的甜就能回到和奶奶在一起的好时光。可是传到嘴里的却是一股苦味,这时我才明白什么是糖,什么又是盐。可是这时我已经无法向她撒娇要糖吃了。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今天乡下的月很圆,后山的土地和院子里的人沐浴着同样的月光。只是一层薄薄的土,人与人就再难相见了。
00:00 / 03:0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