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2:5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9
00:00 / 04:5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6
杨素文1周前
1950年吴石将军被国民党当局枪决后,灾难瞬间砸向这个家庭:王碧奎直接被投入监狱,16岁的女儿吴学成、7岁的小儿子吴健成被1赶出国防部宿舍,拖着单薄行李流浪,谁也没料到,在这个家庭最黑暗的时刻,陈诚竟冒着巨大政治风险伸出了援手。此时陈诚虽身处国民党核心层,得知其家人遭遇后,悄悄动用影响力保释王碧奎,让她在狱7个月后得以释放。更难得的是,他担心“吴石家属”的身份给孩子带来危险,特意化名“陈德”,暗中资助吴学成、吴健成的生活与教育,一路支持他完成学业。出狱后的王碧奎虽重获自由,却依旧背着”叛乱犯家属”的标签,更让人揪心的是,他们连悼念吴石将军的权利都没有。王碧奎偷偷藏了一张吴石的一寸照片,缝在贴身衣兜里,只有夜深人静时才敢拿出来,用袖口轻轻擦拭灰尘。有一次小儿子无意中喊了声”爸爸",吓得她赶紧捂住孩子的嘴,搂着他躲在床底下发抖,到确认窗外的监视者没有动静才敢出来。1973年大陆传来吴石被追认为烈士的消息,是一位香港亲戚辗转带过来的报纸剪报。王碧奎在昏暗的小屋里,就着煤油灯读了一遍又一遍,眼泪把报纸都浸湿了,哭到后半夜连声音都发不出来。 1981年,全家团聚的时刻终于到来:大陆长子长女带着孙辈飞了过来,女儿吴学成也从台湾赶来,一家人围着餐桌坐满一桌,时隔三十多年终于聚齐,每个人都哭红了眼睛,握着彼此的手不肯松开。在洛杉矶的日子里,王碧奎总会给孙子孙女讲吴石的故事,一遍遍说”你们的爷爷是个为国奉献的大英雄”。可每当夜深人静,她总会坐在窗边对着大陆的方向发呆,手里攥着长子寄来的家乡茶叶,眼泪顺着满脸皱纹往下淌。这份跨越生死的牵挂,藏着她对丈夫最深的思念。等到80年代两岸关系缓和,大陆的儿女多次写信催她回来,可王碧奎已经年过八旬,常年的贫困、牢狱之灾和精神折的磨早把身体拖垮了,高血压、关节炎缠身,连走路都要拄着拐杖,稍微动一动就喘得厉害。她不是不想回,是年轻时没机会,年老了没力气,时代的鸿沟、现实的牵绊,再加上对儿女的牵挂,最终让她与故土隔了一生。这位隐忍了一辈子的老人,用瘦弱的肩膀扛起了全家的苦难,用沉默守护着丈夫的英名,也守护着对故土的深情。她的"不回”,从来不是背判,而是一种隐藏着血泪的“坚守”。缅怀先烈,确实是来之不易。有多少无名英雄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吴石
00:00 / 01:0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7
00:00 / 01:1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9
00:00 / 01:1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5
00:00 / 02:1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87
00:00 / 00:5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
00:00 / 05:5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802
00:00 / 01:0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