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1:1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14
00:00 / 00:4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234
最近新学到了一个词,叫做喜恶同因。就是说别人喜欢你和讨厌你可能是因为同一个原因,我觉得这个实在是太有道理了。 就比如说我们很多女生在找男朋友的时候可能有一个要求,就是有上进心。但是在实际相处之中有上进心的人可能是所谓的很薄情的人,上岸第一剑先斩意中人的那一类人恰恰都是那一群很有上进心的人。 又比如说我个人会比较喜欢那种有主见的男生,但是有主见的另外一面就是强势,而且喜欢主导你生活中的很多事情。又比如说你喜欢一个人的细腻和体贴,那么另外一面可能就是敏感,情绪多所以说可能会花很多的时间在对方的情绪上面。 我看过一段杨天真采访,她就说因为她自己很聪明,所以有的人就会觉得她聪明而喜欢她,佩服她觉得她很厉害。但是又有一部分人会觉得她太过于聪明,太强势而远离她,这个也是喜恶同因。她就是她没有改变,但是其他人会对于她的这个特质有不同的映射。 所以说做自己才是最大的魅力。大学的时候我们班有一个女生,她就是非常耿直,她根本不会care别人对她的看法或者是对她的讨论,所以在说话的时候可能会得罪很多的同学,大家有一部分人对她的评价是不高的。 但是我就非常欣赏她,因为她面对那些不公平的这种情况,这种现象就会特别大声的立刻说出来,这个就是我缺失的。就是因为她这样的性格特质,我就特别的想去靠近她,这就是她吸引我的点。 其实在《被讨厌的勇气》这本书里面,阿德勒关于这个喜恶同因的这种现象的底层逻辑也做了一个解释,那就是课题分离。别人对于你的评价只反映他的主观价值,并不是你真正的个人特质,那个其实是他的课题,并不是你的。 所以我看到过很多人讨论说一个人在感情里面什么时候最有魅力,那就是你不喜欢任何人的时候,你不care这个人,他今天给你发的这条信息是什么意思你也不会去想着,他现在在干什么,他没有回你的信息是不是在和别人相处。 其实喜欢你和不喜欢你的这两类人一直都是存在的,如果说你因为不喜欢你的人给你的负面评价而改变自己的话,我觉得这对于一直喜欢你的人来说也是不公平的。所以说就让我们屏蔽外界的声音,减少内耗,安安心心的做自己,总有人会喜欢你。
00:00 / 03:0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
00:00 / 01:3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4
00:00 / 01:2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2
00:00 / 00:5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2
00:00 / 00:4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2
00:00 / 02:1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8
“喜恶同因”源自《庄子·齐物论》的辩证思想。主张万物本身的同一性,认为对立情感(如喜与恶)可能源于同一事物,仅因视角不同而产生差异。 有人喜欢你,就一定会有人讨厌你,并且他们喜欢或讨厌的理由可能来自于同一个原因。比如一个性格直爽的人, 欣赏他的人就会觉得说话能够直中要害,、办事效率会比较高。但是在另外一些人的面前就觉得这个人说话比较的直白,就容易冒犯到别人。再比如说一个心思敏感的人,欣赏他的人会觉得这个人心思比较细腻,善于去观察,但是对于讨厌他的人就会觉得这个人内心不够强大,心灵脆弱。 所以同样的一个特质,只不过在不同的人或者是不同的场景中,所产生的一个反馈是不一样的,带来的效果也是不一样的。 有的时候我们说自身的优点和缺点,其实也是来自于外界系统对我们的评价,让我们形成了自己的认知系统,我们就会自动的认为别人赞赏那个点就是我们的优点,别人那个点就是我们的缺点。但其实你会发现,无论是别人的赞美或者批评,它都是我们身上的某一个特质, 这个特质放在不同的场景里面,产生的效果是不一样的,带给我们的反馈也是不一样的。 很多人都会去纠结,说别人不喜欢我,是因为我有这个缺点,我要把这个缺点改正过来,让所有人都喜欢我,不可能的,你不会让所有人都喜欢你, 也不会所有人都讨厌你。 瑕瑜互见,一块璞玉,有它光彩的一面,同样也有它瑕疵的一面, 它都是一个并存的。所以人无完人,金无赤足,我们每一个人都不是一个完美的人,我们要去接受我们自己的不完美。 但是我们要学会去认识自我,我们一定要知道自己身上有哪些特点,我们要知道这个特点放在对的一个场景中,会给我们带来一个正向的反馈,但是如果你放在了一个错误的环境中,那么会给我们带来一个负面的影响,所以我们要学会把我们的特点放在正确的场景中,给我们带来正向的能量。#喜恶同因 #成长 #读书分享 #努力成为更好的自己
00:00 / 03:0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
00:00 / 01:1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