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2:5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11
00:00 / 01:0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
00:00 / 03:1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5
00:00 / 00:0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2
00:00 / 01:0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66
00:00 / 01:1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5
00:00 / 00:5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4
00:00 / 00:2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3
安令2周前
放下自在任运圆满 无求而得破除攀缘心 心性一如破除分别心 本来无一物破除我执心 三决圆融便是大圆满之精髓 这四句偈颂,意境高远,直指心性,概括了大圆满法乃至整个禅宗心要的精髓。我们来逐句解析,并阐释其圆融之理。 第一决:无求而得,破除攀缘心 · 攀缘心: 指心识向外驰求,执着于外境(色、声、香、味、触、法),如藤蔓攀附外物而生。这是众生烦恼的根源,心因此不得安宁。 · 无求而得: 这是对治之法。真正的道,不是通过“有所求”的心能获得的。一旦有所求,心便已落入二元对立(求者与被求者)。《金刚经》云:“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无求”正是“无所住”的体现。当你停止向外抓取和攀附,息下狂心,本自具足的清净自性(“而得”)才会自然显露。 · 精髓: 歇即菩提。放下便是提起。 第二决:心性一如,破除分别心 · 分别心: 指我们的意识习惯性地对境进行分别、判断、贴标签(好/坏、美/丑、我/他、是/非)。此心一起,立即将完整的世界割裂,产生执着与排斥。 · 心性一如: “心”是能知能觉的作用,“性”是所依的体性(佛性、真如)。能所不二,体用一如。万法皆从自性流露,心与境本非对立。如镜照物,镜中影像千差万别(心之作用),但镜体本身(性)如如不动,影像与镜体从未分离。 · 精髓: 能所双亡,回归一元。在起心动念处,直观念起性空,不随不制。 第三决:本来无一物,破除我执心 · 我执心: 这是最根深蒂固的执着,认为有一个真实、独立、恒常的“我”存在。由此生出“我所”(我的身体、我的财富、我的观念等),是一切痛苦的核心。 · 本来无一物: 这是最彻底的见地,源自六祖惠能的悟境。从究竟胜义谛来看,不仅外境(物)缘起性空,了不可得;连内在的“我”也是五蕴和合,觅其本体,了不可得。一切现象当体即空,清净本然。 · 精髓: 彻证无我。我法二执俱破,方能得大自在。 三决圆融,便是大圆满之精髓 这三决并非三个独立的步骤,而是从不同角度指向同一个本体——我们的本觉自性。它们相互含摄,圆融无碍: 1. 从“破障”次第上看: · “无求” 破的是对外境的粗重执着(攀缘)。 · “一如” 破的是能观与所观之间的细微分别。 · “无一物” 破的是最根本的“自我”错觉(我执)。 由外而内,由粗至细,层层深入,直至根除无明。 2. 从“见地”圆融上看: · 因为 “本来无一物”
00:00 / 05:2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
00:00 / 05:1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68
00:00 / 01: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