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2: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
00:00 / 03:2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0
00:00 / 03:2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4
00:00 / 01: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
00:00 / 03: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1
00:00 / 00:5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12
00:00 / 01:1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5
00:00 / 00:5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5
00:00 / 00:5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99
00:00 / 04:0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38
科学园地讲习笔记592 四 开题开工报告 91 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科学社会主义"与"科学共产主义"是同义语,在严格语境下,"科学"二字往往可以省略。科学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是学说、运动和制度的统一。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的条件的学说”,明确了实现社会公平、消灭阶级与剥削的现实路径,是共产主义的“阶段性理论与实践指南”。从概念内涵看,共产主义一般具有三个层面的含义:第一,它是一种最科学的理论或思想体系,即科学共产主义(也称为科学社会主义或马克思主义);第二,它是由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揭示的人类最合理最美好的社会制度,即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第三,它是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以建立共产主义制度为最终目标的实际运动,即逐步实现共产主义的实践 。 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特征在于其科学性。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由于唯物主义历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这两个伟大发现,"社会主义变成了科学"。这使得科学社会主义区别于空想社会主义,成为建立在对社会发展规律科学认识基础上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的理论体系。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大厦建立在以下几块基石之上:1. 唯物史观(哲学基础): 认为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当旧的生产关系(如封建制度、资本主义私有制)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桎梏时,社会革命的时代就到来了。 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正是因为资本主义的私有制与社会化大生产之间存在着不可调和的根本矛盾(表现为经济危机、贫富分化等),这一矛盾决定了资本主义必然被更高级的社会形态所取代。2. 剩余价值理论(经济学基础): 马克思通过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工人创造的价值远高于其工资,这部分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剩余价值”就是利润的来源。 这一理论从经济学上论证了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根本对立的阶级关系,说明了资本主义的不合理性和暂时性。3. 阶级斗争学说(实践动力):认为“至今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在资本主义社会,阶级斗争简化为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两大对立阶级的斗争。 无产阶级(工人阶级)是资本主义的“掘墓人”,因为他们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深受剥削,具有高度的组织性和革命彻底性。他们是实现社会主义的依靠力量。4. 无产阶级革命与专政(实现路径): 科学社会主义认为,资产阶级不会自动放弃政权和财产,因此无产阶级
00:00 / 03:0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
00:00 / 02:1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
00:00 / 02:4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
00:00 / 03: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