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ril2天前
因为朋友“已读不回”,我内耗了一整天 不知道你们有没有这样的经历:给朋友发了一条信息,却迟迟等不到回复。然后就开始在脑子里上演各种小剧场——“他是不是生我气了?”“我是不是说错话了?”越想越焦虑,甚至影响到一整天的心情。 如果你也经常这样,那么今天的内容就是为你准备的。我们一起来聊聊,为什么我们总是容易被别人的一言一行牵动情绪,以及如何在这个充满各种情感信号的世界里,保护好自己内心的平静。 我们先来听两个真实的故事。 小晴有个特别要好的朋友,她们总有聊不完的话题。但有一次,小晴兴致勃勃地发了消息,却石沉大海。更让她难过的是,她看到朋友在别处更新了动态。那一刻,小晴的心沉到了谷底——“她是不是不在乎我了?” 好在后来朋友解释了原因——当时在忙,后来就忘记了回复。小晴的心情这才雨过天晴。但这个故事是不是很熟悉?我们常常因为别人的一个举动,就让自己的情绪坐上了过山车。 其实,容易受他人影响,恰恰说明你是一个敏感且富有同理心的人。这是一种温柔的天赋——你能敏锐地感知他人的情绪,拥有强大的共情能力,能更好地体会生活中的美好细节。 小满在看一个战地报道时,看到一个小男孩对记者说“你长得好像我爸爸”,而男孩的爸爸已经不在人世。小满在屏幕前泣不成声,朋友还以为她发生了什么大事。 这就是典型的“共感人”——感受力超强,极易对他人的遭遇感同身受。但过度的共情,会成为巨大的自我消耗。 那么,该怎么办呢?心理学给我们指了一条明路——要学会“间歇性冷漠”。 当你发现自己开始对朋友的倾诉感到烦躁,或者突然不想理会家人的闲聊时,别急着责备自己。这可能是你的内心在发出求救信号——该把关心的对象转回到自己身上了! 我们要学会把敏感的天赋用在自己身上,去感知自己的每一个细微变化,让自己成为情绪的主人,而不是把情绪的遥控器交到别人手中。 记住,偶尔的冷漠不是罪过,而是必要的自我保护。如果你也觉得今天的内容对你有帮助,欢迎点赞、收藏,也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感受——你是否也是一个容易被别人影响情绪的“共感人”呢?我们下期再见!#情绪内耗 #精神心理 #心理学科普 #共情 #高敏感人群
00:00 / 02:5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
00:00 / 06:4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5
00:00 / 02:0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
00:00 / 00:1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72
00:00 / 04:3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53
00:00 / 01:4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0
00:00 / 01:0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7
00:00 / 04:3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1:4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3
00:00 / 00:4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7
00:00 / 01:1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11
00:00 / 02:5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37
00:00 / 03:0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66
00:00 / 01:1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