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2:2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3
00:00 / 02:2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0
00:00 / 00:1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98
00:00 / 01:1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9
早教古诗启蒙《霜月》🌙 ❤️每天一首古诗,一年轻松掌握唐诗三百首!!! 🖼️唐代诗人李商隐 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高水接天。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译文】 刚开始听到远行去南方的大雁的鸣叫声,蝉鸣就已经销声匿迹了,我登上百尺高楼,极目远眺,水天连成一片。 霜神青女和月中嫦娥不怕寒冷,在寒月冷霜中争艳斗俏,比一比冰清玉洁的美好姿容。 【注释】 征雁:大雁春到北方,秋到南方,不惧远行,故称征雁。此处指南飞的雁。 无蝉:雁南飞时。已听不见蝉鸣。 楼南:一作“楼台”。 水接天:水天一色,不是实写水。是形容月、霜和夜空如水一样明亮。 青女:主管霜雪的女神。《淮南子·天文训》,青女乃出,以降霜雪”。 素娥:即嫦娥。 斗:比赛的意思。 婵娟:美好,古代多用来形容女子,也指月亮。 【简析】 《霜月》是一首七言绝句。此诗描写深秋月夜景色,然不作静态描写,而借神话传说宛言月夜冷艳之美。首句以物候变化说明霜冷长天,深秋已至;次句则言月华澄明,天穹高迥;三、四句写超凡神女,争美竞妍。这首诗是幻想和现实交织在一起而构成的和谐整体,其遣词精当,意蕴丰富,兴寄遥深;意境清幽空灵,冷艳绝俗,既具有精丽的总体风格精神,又显示出冷峻的个性特色。 【创作背景】 此诗具体创作时间不详,冯《注》以为艳情诗。这是诗人在深秋月夜,登楼远眺所观赏到的景色时所写下的。 【赏析】 这首诗写的是深秋季节,在一座临水高楼上观赏霜月交辉的夜景。它的意思只不过说,月白霜清,给人们带来了寒凉的秋意而已。这样的景色,会使人心旷神怡。然而这诗所给予读者美的享受,却大大超过了人们在类似的实际环境中所感受到的那些。诗的形象明朗单纯,它的内涵是饱满而丰富的。 #每天一首古诗词 #唐诗三百首 #诗配画 #学习古诗词 #跟着抖音学古诗 内容由AI生成
00:00 / 00:2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5
《霜月》唐-李商隐-唐诗300首-大头儿子和大头爸爸AI教学 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高水接天。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霜月》,通过细腻的意象描绘了深秋时节的景象。以下是每句的画面描述: 初闻征雁已无蝉:这句话描绘了深秋时节的一个景象。随着季节的变迁,南飞的大雁传来了秋天的消息,而夏日的蝉声已然消失。这种景象象征着季节的更替和时间的流逝。 百尺楼高水接天:诗人描绘了一座高楼,楼高百尺,仿佛与天空相接。这可能象征着人的愿望或者理想与天空一般高远,也可能是对自然景观的赞美。 青女素娥俱耐冷:这里提到了两个中国神话中的人物,青女和素娥,都与月亮有关,被描绘为能够忍受寒冷的存在。这可能象征着深秋时月亮的清冷之美。 月中霜里斗婵娟:最后一句话描绘了月亮在霜冷的夜空中熠熠生辉,婵娟是指月亮的美丽。这句话赞美了深秋夜晚月亮的明亮与美丽,以及与寒霜相辉映的景象。 整首诗通过对深秋时节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季节更替和自然美景的感慨,同时富有深刻的哲理意味。#诗词 #国风 #国学 #国风古韵 #原创动画 @DOU+小助手 @国风大典 @谭剑-玩游戏看游戏教游戏做游戏 @复古日记国风女装 @国风小聚
00:00 / 00:1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
00:00 / 00:2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3
00:00 / 00:1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