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五。未来5年,中国14亿人的命运将被一份文件彻底改写,而99%的人还浑然不知这份文件就是的“十五五”规划。 作为普通人看到这个消息的反应就是“哦,我知道了”,然后该干嘛干嘛。但他们不知道的是,这份文件已经在暗中标好了每个人未来5年的发展轨迹—你的工资会不会涨、你的工作会不会丢、你买房的首付够不够、你的孩子能上什么学校,甚至你老了以后每个月能领多少养老金…所有这些看似由你自己决定的事,其实早就被一只“看不见的手”安排好了。 这只手就是国家的五年规划。 很多人觉得五年规划是政府的事,跟老百姓没关系,这种想法大错特错。我给你看一个数据: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中国人均可支配收入仅为49.7元;经过了14个五年规划,这个数字变成了2023年的39218元,翻了近800倍。你说这跟你有没有关系? 但这次出台的“十五五”规划,跟以往任何一次都不同。为什么呢?因为支撑中国经济40年高速增长的三大引擎—土地财政、世界工厂、人口红利——全都在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而新的引擎还没有完全启动。这种新旧转换的关键时刻,恰恰是财富重新分配的最佳窗口期。 第一层:中国经济的“印钞机”为什么不灵了? 过去20年,地方政府有一个绝招:左手从农民那里低价征地,右手高价卖给开发商,一进一出,利润率高达几十倍。2021年,全国土地出让金8.7万亿,占全国财政收入的32%。这些钱用来干什么呢?修地铁、建学校、发工资、搞基建……可以说,你享受到的所有公共服务,一半以上都是靠卖地来支撑的。 但这个游戏现在玩不下去了。2023年,土地出让金已降到5.8万亿,比高峰期少了三分之一。表面原因是房子卖不动了(全国空置房够2亿人住),但深层原因是这种发展模式的内在矛盾爆发了—地价推高房价,房价推高生活成本,生活成本推高用工成本,最后把实体经济压得没有生存空间。工厂倒闭、年轻人失业、没钱买房,房子更加卖不动,地方政府更缺钱…这就形成了一个死循环。 所以,“十五五”规划必须找到新的“印钞机”。 那在哪呢?两个字:产业—-但不是传统产业,而是高附加值的新产业。比如,一个做芯片的企业,200个工程师一年纳的税,可能顶一个2万人的纺织厂。这就是为什么要发展新质生产力。#十五五规划
00:00 / 00:5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2
这本书写了未来五年的财富密码 翻阅此书,它既是 2026-2030 年经济发展的前瞻预判,更是剖析中国经济转型的深度思辨之作。 “从速度到质量,从规模到效益”,十二字勾勒经济转型轨迹。未来五年核心任务从追求 GDP 高速增长转向更均衡、可持续的发展,正如某制造企业主所言:“从前忙接订单扩产能,如今要想提升产品附加值、打造自主品牌。” 书中对 “科技自立自强” 的阐述发人深省。芯片、工业软件等领域 “卡脖子” 困境下,创新已是生存刚需。数据显示,“十五五” 期间中国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将突破 3%,彰显国家创新决心。 对 “共同富裕” 路径的探索令人触动。“三次分配” 体系(市场初次、政府再分配、社会慈善三次分配)构建完整框架,也引发思考:内容创作者如何在创造价值时回馈社会? “数字经济” 前瞻研判耐人深思。预计 2030 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 GDP 比重超 15%,新职业、新商业模式涌现,把握其趋势已成现代人必备素养。 “绿色转型” 论述有力。“双碳” 目标既是国际承诺,也是经济转型内在要求,年轻观众关注 ESG、选择低碳生活,让可持续发展从理念变为行动。 “产业链供应链安全” 议题阐释充分。疫情后产业链韧性至关重要,这启示个人需构建 “多技能储备” 以提升抗风险能力。 读完此书,愈发坚信 “十五五” 是中国经济发展模式转型关键期,我们正从 “追赶者” 向 “引领者” 蜕变。个人发展与国家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唯有读懂趋势、提升自我,才能在变革时代找准定位,迈向更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强烈推荐 #十五五 #读书分享 #社会发展 #经济发展
00:00 / 00:5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