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4:1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1
00:00 / 05:2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3
00:00 / 03:3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
00:00 / 02:5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
小溪8061年前
溶液法测定极性分子的偶极矩介电常数实验装置 一、目的要求 1. 了解偶极矩与分子电性质的关系; 2. 掌握溶液法测定偶极矩的实验技术; 3. 用溶液法测定乙酸乙酯的偶极矩。 二、基本原理 1.偶极矩与极化度 分子结构可以近似地看成是由电子云和分子骨架(原子核及内层电子)所构 成的。由于分子空间构型的不同,其正、负电荷中心可能是重合的,也可能不重 合,前者称为非极性分子,后者称为极性分子。 1912 年,得拜(Debye)提出“偶极矩”的概念来度量分子极性的大小,其定 义是: μ=q.d (1) 式中q是正、负电荷中心所带的电荷量,d为正、负电荷中心之间的距离,u是一 个矢量,其方向规定从正到负。因分子中原子间距离的数量极为 10-10m ,电荷 的数量级为 10-20m,所以偶极矩的数量极为 10-30C·m。 通过偶极矩的测定、可以了解分子结构中有关电子云的分布和分子的对称性 等情况,还可以用来判别几何异构体和分子的立体结构等。 极性分子具有永久偶极矩,在没有外电场存在时,由于分子的热运动,偶极 矩指向各个方向的机会相同,所以偶极矩的统计值等于零。若将极性分子置于均 匀的电场中,则偶极矩在电场的作用下会趋向电场方向排列。这时我们称这些分 子被极化了,极化的程度可用摩尔转向极化度P转向来衡量。#物理实验 #物化实验操作 #仪器设备 #仪器设备厂家 #三维动画
00:00 / 02:3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
00:00 / 01:3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499
00:00 / 01:5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5
00:00 / 02:3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44
初中物理内能学习 3️⃣要点✅ 一、 内能的本质:“分子广场舞” 1. 来源回顾(分子动理论): · 物质由大量分子、原子构成。 · 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 分子动能。 · 分子间存在引力和斥力 → 分子势能。 2. 内能定义: · 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 核心比喻: 就像一个体育场里所有人在开“集体广场舞”,大家的“扭动能量”(动能)和“拉扯能量”(势能)加起来就是总“嗨”能量——内能。 3. 重要结论: · 一切物体,在任何温度下都具有内能。 · 同一物体,温度越高,内能越大(广场舞变迪斯科)。 · 物体状态改变,内能也改变(队形变了,势能变)。 二、 内能的运用:“吃货的能量学” 1. 热量 (Q): · 定义: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内能的多少。 · 强调:是“过程量”,只能说“吸收”或“放出”热量。 2. 比热容 (c) - “吃货属性”: · 定义: 表示物质吸热/放热能力的物理量。 · 生动讲解: · 比热容大(如水): “大胃王”,吃很多“热量”才升温一点。(升温慢,降温也慢) · 比热容小(如铁): “小鸟胃”,吃一点“热量”体温就飙升。(升温快,降温也快) 3. 热量计算公式:“吃货公式” · 公式: Q = c * m * Δt · 形象解读: · Q (总热量): “一共吃了多少卡路里?” · c (比热容): “每个人的食量/消化能力”(物质固有属性)。 · m (质量): “吃饭的人数”。 · Δt (温度变化): “体温升高的度数”。 三、 内能的转化:热机——“四冲程运动会” · 核心思想: 将燃料的内能通过燃烧转化为机械能。 · 四冲程工作原理解析(以汽车发动机为例): 1. 吸气冲程: 开门迎客(吸入燃料混合物)。 2. 压缩冲程: 挤压准备(活塞压缩混合物,机械能→内能)。 3. 做功冲程: (最关键的一步!) 点火爆炸(混合气燃烧,内能→机械能,推动活塞做功)。 4. 排气冲程: 清场送客(排出废气) #物理#初中物理#学习#热门#物理启蒙 @抖音小助手@DOU+小助手
00:00 / 05:4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5
00:00 / 18:1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
00:00 / 03:5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1
00:00 / 11:5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3
00:00 / 06:5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07
00:00 / 03:4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