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4:2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417
#热门普宁垾塘英歌起源于清乾隆年间,是一种传统民俗舞蹈,其历史与武术和民间传说紧密相连。以下是关于垾塘英歌历史的详细信息: 起源 传说中,垾塘英歌的创始人是成枝撇,他因不满豪强欺压,前往福建南少林学习武艺,学成后在乡里开设拳馆传授武艺。 为避清廷禁武,成枝撇将长棍截短,以英歌舞为名继续传艺,形成了独特的英歌舞形式。 另一种说法是,英歌舞是为纪念铁山徐亚梅、大长陇陈娘康的农民起义而创,借英歌为名练习武艺。 发展 1951年,咸寮村老艺人罗炳池、陈炳坤代表粤东行署参加中南民间艺术汇演。 1953年,英歌队代表广东省赴京参加全国首届民间艺术汇演。 1958年,南山英歌队创编了《大破大名府》,成为经典节目。 2006年,普宁英歌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2024年,普宁英歌在英国伯灵顿拱廊和特拉法加广场演出。 2025年,普宁英歌亮相央视春晚。 流派 垾塘英歌属于慢板英歌派系,主要流传于练江水系、小北山一带农村。 代表为旱塘村英歌队,以古朴刚健的慢板风格著称。 动作源自南少林武术,具有刚柔并济的特点。 传承 成枝撇的五种武术套路传承至今,形成了独特的舞法。 传承人包括陈来发、张伯琪等,他们在国内外活动中展示英歌文化。 垾塘英歌面临资金和传承难题,当地通过与“田园综合体”项目结合,推动文化与经济共同发展。 垾塘英歌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潮汕文化的重要象征,承载着历史和民族精神。 #热门
00:00 / 06:1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