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朋友知道我们苗族拥有自己的语言,都会好奇地问我:苗族有文字吗?实际上,苗语并非单一的语言,而是一个庞大的语系,各地都有独具特色的方言。即便是地理位置相近的两个区域,口音和用词也存在显著差异。以松桃苗族为例,口音就十分多样,与隔壁湘西苗族的语言有着明显区别,和其他地区的苗族语言同样大相径庭。 苗族历史上曾有文字,遗憾的是后来失传了。此后,苗族人便将各类事物的信息,巧妙地记录在服饰和首饰的花纹之中。我们如今使用的苗文,由英国来华传教士伯格里创制。当时,伯格里与精通英文的汉族教徒李斯蒂文,以及苗族教徒杨雅各、张武共同展开研究。他们以拉丁字母为基础,融入苗族服饰上的符号花纹元素,于1905 年成功为苗族创立了一套简明易学的拼音文字。这套文字被称作“老苗文”,在英语世界,人们习惯将其称为柏格理文(the Pollard Script)。 苗文诞生后,牧师们与伯格里通力合作,翻译出老苗文版的《圣经》和赞美诗。学校也借助苗文编写了《苗文基础》《苗族原始读物》等教材,还发行了苗文报。苗文的出现,为苗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开辟了新路径,苗族人借助苗文进行通信、记账,记录民族歌谣、故事,传承传统知识。直至今日,云贵地区依然有数十万人在使用这一文字 。#苗族 #苗语 #苗文 #民族文化 #松桃
00:00 / 01:1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28
00:00 / 02:4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
00:00 / 01:0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8
00:00 / 03: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56
游舞止境|新疆采风DAY7-8 南疆的风踏沙而来,漫过叶尔羌河的水波,掠过胡杨的落叶。采风第7-8日,我们循着丝路回响,继续感受自然与人文交织的诗意。 DAY7 刀郎韵律 沙漠驰骋 🪕南疆深处,麦盖提县的绿洲孕育了被誉为“西域活化石”的刀郎木卡姆。它源自叶尔羌河至塔里木河流域,曲调高亢,感情纯朴。艺人们手持传统乐器,围坐而歌,应声起舞,展现了刀郎木卡姆最本真的生命力。 🍳舞罢歌歇,炊烟又起。采风团与卡迪尔·努来克刀郎舞传承人一家共备午餐,在洗菜切瓜、烧烤煮面的忙碌中,我们也自然地融入了这个维吾尔族家庭。 🏜塔克拉玛干N39°沙漠,是穿越“死亡之海”的黄金起点。连绵沙丘如金色海浪,我们骑着越野摩托在沙谷间自在穿行,感受驰骋的畅快。而当驼铃悠扬,随着骆驼的脚步在沙脊线上缓行,耳畔似乎传来了丝路千年的回响。 🍴莎车的迷人,不只在于人文史诗,还在寻常街巷的餐厅里。推开大门,宛若跨入《一千零一夜》的幻境。莎车,也因这般兼具颜值与美味的所在,愈发叫人惊喜。 DAY8 金秋胡杨 和田夜宴 🏰走进叶尔羌王宫,阿曼尼莎汗仿佛仍在此驻足。这位才女,将她的音乐才华与毕生心血,都倾注于对散落民间乐章的搜集、整理之中。她系统整理了《十二木卡姆》,使其得以流传,泽被后世。聆听着阿曼尼莎汗与拉失德汗因音乐结缘的爱情故事,那些过往也透过砖石,与我们进行了一场跨时空对话。 🍂南疆步入深秋,采风团与金湖杨国家森林公园的“金色胡杨节”不期而遇。胡杨林与蜿蜒的叶尔羌河相依相生,形成罕见的水乡景致,颠覆了我们对荒漠胡杨的固有想象。 两日的南疆之行,在沙海驼铃、胡杨金辉与木卡姆的吟唱中,沉淀满满收获。而和田的故事才刚刚翻开新页,最后两日,我们将深入和田,继续探寻这片土地上的文化瑰宝,旅程仍在向前,精彩永不落幕!
00:00 / 01:0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