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四川(十一)【登窦圌山记】云雾深处的飞仙遗踪 九月的窦圌山,林木葱茏,步步皆景。与爱人携手而行,乘缆车凌空而上,穿行于苍翠之间,仿佛步入一幅流动的青绿山水。徒步两小时登顶,全程绿意如海,呼吸间尽是草木清芬,真乃天然氧吧。 山势奇峻,双峰对峙,岩壁如削,其上古木盘根,偶见飞檐翘角隐现崖畔,据传为唐代道教遗迹,昔年东晋道士窦子明曾于此修炼飞升,故名“窦圌”。山因人显,人因山灵,千载之下,犹存仙风道骨之气。 栈道蜿蜒于绝壁之间,石阶湿滑,两侧古树参天,偶有心形红绸挂于枝头,随风轻摆,似诉旅人祈愿。行至半山,忽见石墙斑驳,苔痕累累,一尊石像静立其间,恍若守山千年,默观尘世流转。 登顶刹那,豁然开朗。绿色拍照框上书“登顶成功 1146米”,我举手欢呼,爱人含笑记录。远望群山起伏,云雾缭绕,残垣石屋依稀可见,仿佛时光未曾走远。一处观景台前,有人伸手遥指湖心孤岛上的古堡遗迹,水光山色,尽收眼底。 山中多古建,或亭或阁,飞檐挑角,隐于林间。石桥跨池,水影倒映屋瓦;红灯笼悬于廊下,照着湿漉漉的石板路。某处院落,满树祈福红带迎风招展,我伸手轻触,如同叩问岁月回响。 山门处,“窦圌山”石碑巍然,狮舞标识点出民俗底蕴。沿街青石泛光,屋檐连绵,心形雕塑鲜红夺目,我们并肩走过,身影融入这静谧画卷。 此行虽短,却得山之清、林之幽、史之厚、情之深。窦圌非仅一山,实为心灵栖居之所。
00:00 / 03:1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6
00:00 / 00:2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6
00:00 / 03:5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74
吕行者4月前
江油窦圌山的介绍: 基本概况 - 地理位置:位于四川江油城北25公里的涪江东岸,在宝成铁路复线和108国道之上,南北走向,整座山峰岩体裸露,丹赤如霞,属典型的砾岩丹霞地貌。 - 景区荣誉: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地质公园、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剑门蜀道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历史沿革 - 最早叫“猿门山”,因南北朝前山上猿猴多且两山形如门得名。 - 南北朝萧梁时期,和尚建寺庙,猿猴被赶走,因山体由豆子大石子构成,山形如圆形粮屯“圌”,称“豆圌山”。 - 唐朝彰明县主簿窦子明弃官隐居于此,开山辟路,建筑庙宇,修仙炼道,后修炼成仙,骑鹤白昼飞升,后人将其冠以“窦”姓,名“窦圌山”。 主要景观 - 通天道:从窦圌山牌坊开始的步行石梯,长513米,806级石梯,垂直高差63米,陡坡中间有天音亭,山腰还有建于清咸丰十一年的天门。  - 百味皇林:有“中国历代皇帝廊”,塑有223尊帝王塑像,从秦始皇到清朝末代皇帝宣统,还有为纪念窦圌山开山鼻祖窦真人所建的回仙亭、白云松风亭。 - 云岩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唐乾符年间,位于窦圌山中部山脊之上,坐北朝南。寺内珍藏有道教文物“飞天藏”,是唯一的宋代道教转轮经藏。  - 绝顶飞渡:山顶有三座石峰拔地而起,高约70余米,相距约30米,仅一峰有险路可上,其它两峰四面峭壁,无路可通,只有铁索桥相连。每日有表演者在铁索上行走并表演高难度动作。  特色活动与项目 - 传统庙会:自南宋开始,形成了一年一度的三月三传统庙会,每到农历三月三,许多人会在崖边插香。 - 户外运动:这里有西南第一家滑翔俱乐部,也是四川攀岩训练基地,景区还开辟了滑草、云海漫步、凌空速滑、悬崖秋千、丛林穿梭等游乐项目。
00:00 / 08:3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
00:00 / 00:4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8
00:00 / 00:1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6
00:00 / 00:4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