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万个为什么-为什么身份证编号中会出现“X” 原来,公安部门在设计身份证时,用前17位记录持有人的个人信息,而让第18位成为可以通过前17位计算出来的校验码。 在生活中,身份证号码很可能在手写传抄中出错,因此,第18位数码的价值在于可用来“检验”一个18位的身份证号码是否正确,故称之为校验码。 现在,让我们来看看这第18位校验码究竟是怎么算出来的。 设由身份证号码前17位构成的数列为a1,a2,…,a17。另有一个指定的由加权因子组成的17项数列为7,9,10,5,8,4,2,1,6,3,7,9,10,5,8,4,2。 将这两个数列的对应项相乘并求和: S=7a1+9a2+10a3+5a4+8a5+4a6+2a7+1a8+6a9+3a10+7a11+9a12+10a13+5a14+8a15+4a16+2a17 再将S除以11,得到余数Y(有11种可能)。最后,用这个余数Y按以下对应关系确定对应的第18位校验码: 为什么校验码中会出现一个“X”?其实,X代表罗马数字10。为了保证身份证号码是18位,当校验码为“10”时,就用“X”代替了。 现在,我们来举个例子:设某身份证号码前17位是34052419800101001,计算一下它的校验码即第18位数字。 首先,把前17位数字分别乘以其加权因子并求和,得:3×7+4×9+0×10+5×5+2×8+4×4+1×2+9×1+8×6+0×3+0×7+1×9+0×10+1×5+0×8+0×4+1×2=189。然后,用189除以11得余数是2。最后,根据余数与校验码的对应关系,得到这个身份证的校验码是X。于是,身份证上便显示为34052419800101001X。 信息时代到处都可以看到校验码的运用。除身份证外,校验码还广泛应用于商品条形码、书号等领域。超市中商品的“身份认定”依靠13位的条形码。它的第13位也是校验码。各种校验码的设置大同小异,只是“加权因子”和余数对照表有所不同而已。 为什么六人集会时至少有三人彼此认识或不认识 世界上任意的六个人,其中必定至少有三个人互相认识,或者至少有三个人互不认识。这结论看起来很不可能,但是通过简单的分析,就知道这是必然会发生的现象。 #十万个为什么#身份证 #校验码 #日历 #拉姆齐
00:00 / 29:5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
00:00 / 00:5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61
00:00 / 00:4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