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玉玺山西省平定县人,1944年出生于梨园世家,其父亲荆瑞铣是河北省井陉县晋剧团创始人之一,主攻青衣人送艺名‘甲子旦’(农历甲子年生),既是父亲也是他的启蒙老师。受父亲的影响1956年(12岁)小学毕业后就考入了井陉晋剧团主攻老生、须生,从此开始了他为之奋斗了半个世纪的晋剧生涯。那个年代条件艰苦,没有专门排练场,就是在院子里、桥底下,到了冬天,手脚冻得裂开口,长了冻疮,一个动作做不好就挨打,受伤、哭鼻子是家常便饭。在这个阶段主要是向本团艺术家学演了《赐环》《斩子》《清风亭》《教子》等戏。1960年他向蒲剧表演艺术家张庆魁学习了《杀驿》这时他已在团里渐露头角。1962年他被剧团选为优秀演员代表赴太原拜丁果仙大师为师,在丁大师亲授下学习了《太白醉写》《卖画劈门》等剧目。经过近一年的学习,深得‘丁派艺术’精要,其三节六合运用有术,四功五法掌握得宜,眼善传神,声出有情,浑身是戏。更以文、武、古、今皆能见长于人,唱文,嗓音高亢明快,腔调韵味醇浓。作戏严谨细致,表演富与神韵着力刻画人物。演武招式稳健,洒脱落利,既慷慨激昂又大方有度。他的表演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对他以后的舞台生涯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后来在《杀宫》中扮演乾佑王,《跑城》中扮演扮演徐策《龙马精神》中扮演芒种,分别在石家庄地区文艺调演中获优秀演员表演奖。1965年至1978年期间他主演了许多现代戏,剧目有,《亮眼哥》《桥头镇》《焦裕录》《八一风暴》《盘石湾》《红灯记》《智取威虎山》等等。其中《红灯记》为河北省文化厅推荐演出剧。
00:00 / 08:4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31
张家口风云人物之梨园一代宗师侯俊山。侯俊山(1854—1935),张家口市万全县东红庙村人,在怀安县两旗屯长大。侯俊山自幼学习晋剧。北路梆子花旦鼻祖,河北梆子一代宗师,京伶八杰之一,工花旦兼武生。因13岁成名,而得艺名“十三旦”,名噪京冀察蒙。曾入宫为慈禧和光绪献艺10余年,慈禧赠其黄马褂、扫天笔(子孙考取功名的通行证)、“内廷供奉”,封六品顶戴,升平曙梆子戏总领教习。(并认侯为“御儿”,赐字“喜麟”。光绪三十年, 慈禧曾下谕:“梆子文武旦角之戏, 着侯俊山专管 ,并加双份钱粮 ) 积极参加义演活动。曾在京张铁路开通及溥仪大婚时,登台演出。庚子后,因不满时弊留须罢戏。津、沪两地观众为之倾倒,上海百代公司为其录制唱片。他与梅巧玲(梅兰芳祖父)、程长庚、徐小香、杨小楼等京剧大师过往甚密,王瑶卿、梅兰芳(曾向其学戏)、荀慧生(其隔辈弟子)、程砚秋(京剧四大名旦之一)、谭鑫培、杨韵谱等都对他称道有加。当时的人传颂说都门有三绝:“吴侍御之折、谢焕章之文、十三旦之戏”,其艺术之高超难以企及。清大学士徐桐麟曾赞誉其:“状元三年一个,十三旦盖世无双。鲁迅说:“老十三旦七十岁了,一登台,满座还是喝彩。”曾在张家口市经营戏院—翠峰园(1899年,在堡子里东关修建)、同义果店,察哈尔都统曾为他建造宅院养老,民国初年告老还乡,定居张家口市桥西行宫巷,1935 年五月初一,一代宗匠侯俊山因扭伤胳膊病逝,享年 82岁。#张家口风云 #大好河山张家口黎夏 #万全 #珍贵影像 #侯俊山
00:00 / 01:3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39
00:00 / 00:4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