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名人金句里看诸葛亮躬耕哪里 诸葛亮躬耕之地的争议由来已久,今天,咱们依据历史区划,从名人金句里一探究竟,看看诸葛亮到底躬耕何处。 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自述“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这里的“南阳”,在汉代是南阳郡。而襄阳古隆中,汉代属南郡,和南阳郡没有从属关系,显然不在诸葛亮所说的躬耕范围内 。 李白的“赤伏起颓运,卧龙得孔明。当其南阳时,陇亩躬自耕”,描绘了诸葛亮在南阳耕种的画面。在唐代,唐王朝行政区划继承隋制又有所发展,此时的襄阳古隆中属山南东道治所襄州,和山南东道邓州的南阳县没有关系,所以李白笔下的“南阳”绝不可能是襄阳古隆中。 杜甫的“犹闻辞后主,不复卧南阳”,以杜甫的认知,诸葛亮躬耕于南阳。唐代的行政划分已经明确,古隆中与南阳在区域上完全不同,因此这里的“南阳”与襄阳古隆中无关。 白居易说“鱼到南阳方得水,龙飞天汉便为霖”。结合当时的行政区划,襄阳古隆中并不在“南阳”的范畴内,可见这句诗里的“南阳”与襄阳古隆中的归属毫无关联。 刘禹锡的“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南阳诸葛庐成为诸葛亮躬耕之地的象征。在历史的区划演变中,古隆中从未被纳入过“南阳”的管辖范围,所以“南阳”肯定不是指襄阳古隆中。 王安石的“邂逅得所从,幅巾起南阳”,从王安石所处时代的行政区划来看,当时的襄阳古隆中属襄州,与邓州的南阳县分属不同区域,这里的“南阳”自然不包括襄阳古隆中。 唐伯虎“草庐三顾屈英雄,慷慨南阳起卧龙”,结合明代的地理划分,襄阳古隆中与南阳的行政区域划分清晰,这句诗里的“南阳”不可能是襄阳古隆中。 左宗棠“文章西汉两司马,经济南阳一卧龙”,即便到了清代,古隆中属襄阳府,与南阳府完全是两个不同的地方,所以“南阳”绝非襄阳古隆中。 彭而述的“忧时还抱膝,遇主起南阳。躬耕愿此处,更莫向襄阳”,明确将“南阳”和“襄阳”区分开来。结合当时的行政区划,再次印证了诸葛亮躬耕的“南阳”和襄阳古隆中没有关系。 众多名人金句中的“南阳”,在历史行政区划的考证下,都与襄阳古隆中无关。这些金句和历史资料相互印证,更有力地说明了诸葛亮躬耕之地就是在真正的“南阳”,而非襄阳古隆中。大家对这个结论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在评论区一起讨论!#襄阳牛肉面 #襄阳 #南阳 #最新消息 #上热门
00:00 / 03:1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77
00:00 / 01:2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2
00:00 / 00:5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25
00:00 / 00:2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
洛阳“天下之中”的核心表述源于其地理居中、交通枢纽与文化正统地位,历朝历代核心表述如下: 先秦时期:地理与天命的双重定位 - 《尚书·禹贡》:将天下划分为“九州”,洛阳所在的豫州居于九州中心,称“河南豫州,为九州之中”,奠定地理“天下之中”的理论基础。 - 《周礼·考工记》:提出“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明确都城需建在“天下之中”,为洛阳作为都城提供礼制依据。 - 《史记·周本纪》:记载周公旦“营成周洛邑,以此为天下之中也,诸侯四方纳贡职,道里均矣”,强调洛阳居中便于诸侯朝贡,兼具政治与交通优势。 秦汉时期:正统与交通的强化 - 《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娄敬劝刘邦定都关中时称“洛阳东有成皋,西有殽黾,倍河,向伊洛,其固亦足恃”,侧面印证洛阳“天下之中”的战略要地属性。 - 东汉班固《两都赋》:称洛阳“处乎土中,平夷洞达,万方辐凑”,将其“天下之中”的地位与王朝正统性绑定,强调“洛阳者,天地之所合,四时之所交,风雨之所会,阴阳之所和”。 魏晋南北朝:乱世中的文化核心 - 三国魏曹丕《定都诏》:“昔者,舜受禅于文祖,光武践祚于鄗南,此皆先代圣主,居土中而治天下者也。”以洛阳为“土中”(天下之中),彰显曹魏政权的合法性。 - 北魏杨衒之《洛阳伽蓝记》:描绘洛阳“方三百步,旁开四门,门有三道,谓之九轨。中有重楼,高十丈,号曰永宁寺塔……京师东西二十里,南北十五里,户十万九千余”,展现其作为“天下之中”的都城繁华与文化凝聚力。 隋唐时期:盛世的“天下中心” - 隋代:隋炀帝营建东都洛阳,称其“控以三河,固以四塞,水陆通,贡赋等”,明确洛阳居中便于掌控全国,成为大运河的中心枢纽,“天下之舟船所集,常万余艘,填满河路”。 - 唐代李白《明堂赋》:“帝车回指,华盖前行。臻于洛汭,观乎明堂。”以洛阳为“帝车所指”的天下中心,唐玄宗时洛阳为东都,与长安并称“两京”,史称“洛阳雄帝宅,函谷壮皇居”。 宋以后:文化记忆与正统象征 - 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评价洛阳“挟崤渑之阻,当秦陇之襟喉,而魏赵之走集也”,虽北宋定都开封,但洛阳仍被视为“天下之中”的文化正统所在,二程理学在此兴起,称“洛邑为天地之中,四方必宗焉”。 - 明清时期:虽都城北移,但洛阳“天下之中”的文化符号延续,顾炎武《历代宅京记》称“洛阳为天下之中!#洛阳
00:00 / 00:4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1
00:00 / 07:0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
在书法艺术的广袤天地中,一个引人深思的现象是:部分人摒弃临帖,转而热衷于江湖体。他们秉持着一种观点,即临帖一生或许也难以超越古人,而凭空臆造却可能一字惊人,迅速成为网红。这种观念的背后,折射出对书法艺术本质理解的偏差。 临帖,是书法学习的必经之路,是汲取传统精华的坚实桥梁。古人书法历经岁月沉淀,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精湛的技法与独特的审美情趣。通过临帖,学习者能深入领会笔法的轻重缓急、结构的疏密得当、章法的布局谋篇。每一次临摹,都是与古人的对话,是对书法艺术传承的虔诚致敬。虽难以超越古人,但在这个过程中,书法技艺得以精进,艺术修养得以提升,为个人的书法创作奠定坚实根基。 反观江湖体,往往缺乏对传统书法规则的尊重与遵循。它追求新奇、怪异,以夺人眼球为目的,却忽视了书法艺术应有的规范与美感。这种凭空臆造或许能在短期内吸引大众目光,成为网红,但这种热度往往是短暂的、浮于表面的。缺乏深厚文化内涵与扎实技法支撑的江湖体,如同无根之萍,难以在书法艺术的长河中留下深刻印记。 书法艺术的价值,不在于一时的名利与喧嚣,而在于对传统的传承与创新。真正的书法家,应在临帖中汲取养分,在遵循传统的基础上,融入个人情感与时代精神,进行有意义的创新。如此,方能在书法艺术的道路上走得更远,创作出具有持久生命力的作品。
00:00 / 01:3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
古今中国的分工模式差异 古今中国的分工模式,经历了从“静”到“动”、从“固化”到“流动”的天翻地覆的变革。这种变革的根源,在于经济基础从农耕文明彻底转向了工业与信息文明。 古代中国:一个“静”的、以等级和土地为核心的体系 在古代中国,分工模式的核心特征是稳定与封闭,其根基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士农工商”的等级化结构:社会被清晰地划分为四个阶层。 士(知识分子与官僚)高居顶端,通过科举制度选拔,是社会的主宰与管理阶层。这条路径虽然为底层提供了极其狭窄的上升通道,但总体上维持了社会的等级秩序。 农(农民)是帝国的绝对主体和根基,占总人口的八成甚至九成以上。历代王朝奉行“重农抑商”政策,目的就是将农民牢牢束缚在土地上,以保证税源和社会的稳定。 工(工匠)和商(商人)则处于相对边缘的位置。工匠多服务于官府或本地市场,技术传承依赖“父子相传、师徒相授”;商人虽可能积累巨额财富,但在政治上受到压制,社会地位低下。 以家庭和宗族为基本单位:社会最基础的分工单元不是个人,而是家庭。在一个典型的农户中,内部实现着“男耕女织”的自然分工——男性负责田间耕作,女性负责纺线织布、操持家务。这种模式极大地降低了对外部市场的依赖。而更大的宗族,则在协调资源、组织生产和提供社会保障方面扮演着关键角色。 极低的社会流动性:除了极少数人通过科举“跃龙门”,绝大多数人从出生就被户籍和土地锁定了命运。他们终生生活在祖辈的土地上,子承父业是最普遍的职业传承方式。整个社会呈现出一种超稳定的静态结构。 现代中国:一个“动”的、以市场和个人为核心的体系 现代中国的分工模式则呈现出流动与开放的鲜明特征,其驱动力是工业化、城市化和全球化。 产业结构的革命性变迁:经济基础发生了根本转变。 农业从占GDP的过半壁江山,萎缩至如今的个位数百分比,农业生产本身也走向了机械化与规模化。 工业,特别是制造业,让中国成为了“世界工厂”,形成了从低端到高端的完整产业链。 服务业(包括金融、IT、物流、教育、文娱等)迅猛崛起,并已取代工业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这种产业巨变直接催生了职业的极度多元化。 职业的多元化与扁平化:“士农工商”的等级结构被彻底打破。现代社会涌现出成千上万种古代无法想象的职业:程序员、产品经理、网红主播、外卖骑手、无人机飞手等。社会评价标准也从“身份”转向了“职业成就”与“财富”,个人能力成为职业发展的核心。
00:00 / 04:2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
00:00 / 02:3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4
00:00 / 00:3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
落叶1周前
记得董宇辉在直播的时候曾经说过:我们平时聊几句儒释道,大多数人肯定不了解,但是如果你讲几句诗词,那就可以用几句唐诗完全表达自己的情感,这就是古诗词的魅力所在。我们所有的大智慧都在诗词中。 看完他的讲解,才发现,把日子过成诗,是多么美好的事情。 《把日子过成诗:2026年日历》是一本主题日历,里面的内容涵盖了古典诗词、古画、景点书目语录等等。 这是一本可以让你的生活变得诗情画意的日历。 这本日历做工很精美,雅致函套,里面是布面精装,烫金工艺,整本日历拿在手里,很有质感。 这本日历的精彩之处,就在于每日都有一首诗,并且配有一幅古画,每日还有一句名言警句,每天翻开一页,都会以古典美学温养心灵,可以帮助我们从多方面提升自我,让生活更加游刃有余。 日历内页设计的也很精妙,我们日历所需要的内容都是一目了然,但是贴心的给留出了大片空白,可以做诗集,可以做画册,可以做手账,每天记录一点点,每天学习一点点,一年以后,你会突然发现,自己成为那个曾经羡慕的饱腹诗情才气的人。 这本日历可以平摊180°,这样方便我们查阅或者书写内容,特别方便。 这不仅仅是一本日历,更是“诗集”“画集”,也是“日常手账”“醒世恒言集”,不管是自己用,还是送朋友,都是不错的选择。
00:00 / 00:5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