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2: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852
00:00 / 01:3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80
00:00 / 00:4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83
00:00 / 00:4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638
台北市立第二公墓的档案柜积着厚厚的尘,当工作人员抽出标着“1950-6-10”的牛皮纸袋时,聂家后人的指尖止不住地抖。纸袋里那张泛黄的寄存单上,“聂曦”两个字被水渍晕开又干涸,像极了七十五年间从未断绝的泪痕。2025年深秋,当寄存柜的铜锁“咔嗒”弹开,看到那方刻着编号的灵骨坛时,同行的老者突然哽咽:“老聂,我们找着你了。” 时间倒回1949年的福州,32岁的聂曦正将最后一箱绝密档案推入书库暗格。作为国民党国防部史政局总务组长,他刚接到将500余箱军事档案运往台湾的命令,却在吴石将军的授意下,把298箱最核心的情报资料悄悄藏匿起来。那些标注着“金门炮位射界”“福建海防布防”的图纸,后来成为解放军解放福州的关键依据,误差不超过0.5密位的精准度,是他给新生政权最珍贵的献礼。 这年8月,聂曦随吴石赴台,从此踏上了“把脑袋别在裤腰上”的潜伏之路。他凭着福建同乡的身份和机敏的处事能力,很快当上“东南军政长官公署”交际科上校科长,周旋于国民党军政要员之间。没人知道,这位出入皆有豪车接送的上校,每晚都会把情报折成香烟盒大小,塞进《中央日报》的夹缝,悄悄放在新公园的长椅下。1949年秋,他两度冒险赴港,将一批足以改变战局的军事情报亲手交给华东局联络员,回程时长衫下的手枪抵着腰,却走得坦坦荡荡。 1950年的春节格外寒冷,台湾岛内白色恐怖蔓延,中共台湾省工委书记叛变,地下组织接连暴露。吴石急令交通员朱枫撤离,可戒严令下,海空通道全被封锁。聂曦想起空军司令部的参谋王济甫,连夜带着两瓶茅台登门,软磨硬泡弄到一张军用运输机搭乘许可。立春那天,他亲自开车送朱枫去机场,王济甫在前应付检查,他在后用公文包挡住朱枫的脸,直到飞机起飞才松了口气。可谁也没想到,朱枫在舟山被捕,那张由聂曦经办的许可,成了特务手中的“铁证”。 2月的台北已透着刺骨寒意,聂曦在办公室被捕时,正把最后一份情报往暖气片后塞。保密局的审讯室里,烧红的铁丝、灌辣椒水的刑具摆了一地,特务们许诺只要供出同党,立刻官升三级。聂曦只在供词上写“经手之事,无可隐瞒;组织之人,一概不知”,三个字写得比签名还工整。狱卒后来回忆,这个硬骨头每晚都在墙上数数字,从1数到31——那是他女儿的年龄,怕数乱了就记不清孩子的模样。他给家人写的家书上,正面是“爸爸出差,回来带小皮鞋”,背面用米汤密写着“若我未归,鞋码每年加一”,字里行间全是铁汉柔情。
00:00 / 00:0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