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运会背后的湾区融合大棋,远比赛事更动人 当十五运会的圣火在广州点燃,这场粤港澳三地首次联合承办的盛会,早已超越了体育本身的意义。你敢信?“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三个关税区”联手办全国最高规格运动会,这在全球都是头一回。看似一场体育狂欢,实则是一盘关乎区域融合、国家发展的战略大棋,每一步都藏着深意。 最戳人的,是那些藏在赛事里的“融合细节”。自行车赛跨越港珠澳大桥,6次过口岸却能“不踩刹车”飞驰而过,智能手环凭技术实现秒速通关——这哪里是简单的比赛,分明是三地监管互认、信息互通的实战演练。还有四城同传的火炬传递,从香港到澳门,再到广州、深圳,每一步都在诉说“大湾区是一家人”的默契。 回顾历史就知道,体育赛事从来都是城市发展的“加速器”。广州借六运会催生出天河CBD,凭九运会拉开城市骨架,靠亚运会坐稳“北上广深”席位。而这次十五运会,更是大湾区协同发展的“催化剂”:深中通道、广深港高铁织就的“一小时生活圈”,“港车北上”“澳车南下”的政策便利,再加上赛事带来的跨境人流、物流畅通,让“硬联通”更扎实,“软联通”更暖心。 更重要的是,这场盛会让“大湾区人”的归属感越来越强。6000名内地选手赴港澳参赛,3000名港澳选手来内地竞技,专用通道、证件通办、门票急事急办——这些贴心安排,让跨境流动越来越“无感”。当大家为同一场比赛呐喊,为同一个荣誉骄傲,地域的界限正在慢慢消融,凝聚力在不知不觉中升温。 说到底,十五运会承载的是国家战略的深意。大湾区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需要这样的契机打破壁垒、优势互补:香港的金融与高校资源,珠三角的产业转化能力,借着赛事的东风深度融合,才能释放最大潜力。而这场盛会探索出的协同经验,终将成为中国区域发展的宝贵样本。 圣火会熄灭,但融合的火种只会越烧越旺。十五运会不仅给大湾区留下了更好的基础设施和协同机制,更在每个人心里种下了“一家人”的种子。相信借着这场盛会的东风,粤港澳大湾区终将成长为世界级的城市群,书写中国式现代化的协同新篇章。#全运会#十五运
00:00 / 03:0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
00:00 / 01:5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
00:00 / 01:3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8
00:00 / 01:4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
00:00 / 01:1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