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5:4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
00:00 / 00:0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888
00:00 / 01:0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2:2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8
00:00 / 00:3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92
00:00 / 00:3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19
00:00 / 00:3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9
00:00 / 00:3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53
00:00 / 00:3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82
00:00 / 00:2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3
00:00 / 02:4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90
俗话说:“有情人相会,千里不过一里。”这句话生动地描绘了热恋中人的心境——即便是千里的漫漫长路,走起来也如一里的短途那般轻松。这其中蕴含着一个深刻的道理:一旦产生“喜欢”的感情,我们就不会感到辛苦;反之,如果心生厌恶,无论做什么都会感到痛苦难熬 。喜欢,让苦差变成乐趣当我们对某件事物充满热爱,辛苦便会神奇地转化为乐趣。日本经营之圣稻盛和夫在松风工业工作时,为了节约时间,干脆把锅碗瓢盆都带进研究室,日夜不停地实验。在外人看来,这种生活单调乏味,但他自己却乐在其中,丝毫不觉得辛苦劳累 。创立京瓷后,他依然从早到晚埋头工作。邻居们曾好奇地问他的夫人:“你们家先生到底几点下班回家啊?”老家的父母也写信劝他:“这么拼命工作会把身体累垮的!”然而在稻盛和夫看来,怀着对工作的喜爱之情,既不痛苦,也不疲倦 。这种现象在生活中比比皆是。比如打高尔夫球,如果让一个人单纯走完18个洞的距离,可能走不了多远就会感到疲劳。而高尔夫爱好者边打边走,却能轻松愉快地走完全程 。热爱的心理学原理为什么“喜欢”具有如此神奇的力量?心理学家认为,当我们对某件事物产生真正的兴趣,就会进入一种“心流”状态——全神贯注、投入忘我的境界。在这种状态下,时间仿佛静止,内心充满清澈、明亮的感觉,工作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 。兴趣可分为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直接兴趣源于活动本身带来的快乐,如跳舞、画画的乐趣;间接兴趣则是对活动结果的追求,如学好外语可以出国深造。这两种兴趣可以相互转化,共同激发我们的积极性 。从神经科学角度看,当我们从事感兴趣的活动时,大脑会释放多巴胺等神经递质,产生愉悦感,这种内在的奖励机制让我们能够持续投入而不觉疲惫 。热爱是成就的源泉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热爱的感情能够使人在相关领域获得长足进步 。一项研究表明,从事自己感兴趣的职业,能发挥一个人全部才能的80%—90%,并且长时间保持高效率而不感到疲劳;而对自己从事的工作没有兴趣,只能发挥全部才能的20%—30% 。爱迪生几乎每天都在实验室工作十几小时,吃饭睡觉都在那里,却宣称“我每天其乐无穷”。正是这种对科学的热爱,支撑他做出了众多改变世界的发明 。寻找和培养热爱之道那么,如何找到自己真正热爱的事物呢?首先,需要倾听内心的声音,找到符合自己个性、能力和价值观的领域。心理#稻盛和夫#金手指胶带
00:00 / 05:0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
00:00 / 00:0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885
00:00 / 07:2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48
00:00 / 00:3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29
00:00 / 00:3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