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0:4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
00:00 / 18:2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137
00:00 / 01:1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1
庸德之行,庸言之谨;有所不足,不敢不勉;有余,不敢尽。 这是子思讲“言顾行,行顾言”言行一致的一句话。 一个人的德行决定了这个人能走多远。德不配位,必有灾殃。当德行不够的时候,做事就要加倍谦虚谨慎,多做多学多看,少说。用勤勉实践来弥补德行的不足,再自我不断学习,修炼,从而适应现在的位置。 德行不行,又不勤勉,又不离位,灾祸就近了。这就是“庸德之行”,“不敢不勉”的原因所在。 一个人说的话是否谨慎周密,决定了这个人能走多远。俗话说,“祸从口出”,有些人一张嘴就口若悬河,滔滔不绝,也不管对错,从而授人以柄,留下了祸端。谨言慎行,是儒道两家共识。老子说,“多言数穷,不如守中。”孔子说,“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都是要求谨慎讲话,不知道怎么讲的时候,就秉持“沉默是金”的原则即可,切不可胡夸海口,或恶语伤人,给自己埋下祸根。说话艺术要注意的一点即,说话要留有回旋的余地,不能把话说死,说尽,说绝,最后悔之晚矣。还有就是,说出去的话,要负责到底,所谓“大丈夫一言九鼎”是也,不能给别人留下不靠谱的印象,想成事就难了。 子思最后发出了“君子胡不慥慥尔”的感叹来。“慥慥”,就是言行一致的意思。君子为什么不能言行一致呢?是啊,这是我们每个人需要每天反思的问题。在修身的路上,言行一致显得如此重要,不可不慎重。
00:00 / 01:3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
我送你一句人生箴言,你一定要铭记于心,凡成大事者,以识为引,以才为辅,人谋一半,天意一半,故当怀敬畏之心,行勤勉之路,尽人事而待天命,守正道以候机缘。 《道德经》言:“慎终如始,则无败事”。世人常羡慕“一举成名”的辉煌,却难守“久久为功”的坚持。开局时意气风发,遇难事则心生退意,遭挫折则渐失初心,最终让本该圆满的结局,沦为半途而废的遗憾,若想破此困局,唯有以识辨方向,以才补不足,以敬畏之心防疏漏,以勤勉之力抗波折,方能在世事变幻中锚定方向,将“半途而废”的遗憾,转化为“功成圆满”的必然。 凡成大事者皆以识为主,以才为辅,“识”,是锚定方向的罗盘,是洞察本质的远见、是明辨真伪的智慧。 “才”,是解决问题的能力、是突破阻碍的本领、是落地执行的实干,二者相辅相成,方有人谋的根基。 所谓尽人事,便是把力所能及之事做到极致,该学习时认真学,该做事时踏实做,不偷懒、不敷衍,哪怕进步慢一点,也要每天往前挪一步,这便是勤勉之路的意义。所谓待天命,便是明白成功不全由自己而定,还有时机、环境等外部因素,所以要心怀敬畏:不狂妄自大,不急于求成,做好自己的分内之事,剩下的交给时间,这便是对天意的尊重。 守正道者,如松柏立雪而不折,候机缘者,如百川汇海而成势,不必急一时之快慢,只问是否努力耕耘,不必较一事之得失,只修长久之德行,以识为引,以才为辅,以敬畏养心,以勤勉筑基,方能让努力与机缘共振,让付出与结果匹配。 最终决定成与败的,从不是外界的风风雨雨,而是内心的“敬畏”与“勤勉”,能在顺境中不骄傲,在逆境中不沉沦,始终以敬畏与勤勉要求自我,方能跨越重重阻碍,抵达梦想的彼岸。 #慎终如始 #向内求索 #道德经 #道德经智慧 #人生智慧
00:00 / 03:0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964
00:00 / 01:1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
#随时随地标记一下 # 大道废,有仁义 当你读懂《道德经》这句深层智慧,便会看透世事的本质——当自然无为的大道被摒弃,人们偏离了本真的天性,“仁义”才会作为补救的规范被提倡,这是对人性与社会的深刻洞察。 显现出回归本真、顺势而为的状态,做出了“循道而行”的选择,有了“以道为根、不刻意标榜”的言行。想通这一点,你便会卸下“刻意行善”的执念,不再执着于表面的道德标签,不再困于外在的评价标准,转而在顺应本心的自然流露中践行善意。 其实谁都见过“伪善盛行”的乱象:有人打着“仁义”的旗号谋取私利,有人将善意作为交换的筹码,有人为博虚名刻意表演善行。直到沉下心才明白,《道德经》并非否定仁义,而是揭示了核心——真正的善,本是大道流行时人性的自然呈现,无需刻意标榜;当大道不存,人们偏离了天性,才需要用“仁义”的规范来约束行为、引导人心。从此,内心少了几分对表面道德的盲从,多了几分对本质大道的敬畏,对“道法自然”的领悟愈发深刻。 把“刻意标榜”的执念转化为“循道向善”的行动,用“本心流露、自然而为”的方法践行大道。待人时,发自内心地体谅包容,不图回报、不事张扬;处世时,遵循事物的本然规律,不强行干预、不刻意造作。在一次次顺应本心的选择中,让善念自然流淌,让行为贴合大道。 人生的最高境界,从来都不是刻意标榜的“仁义”,而是回归大道后的本真流露。大道是自然无为的底色,仁义是偏离后的补救;本真的善无需刻意彰显,刻意的善往往掺杂私心。就像天地不言却滋养万物,真正的大道之行,是人人遵循天性、彼此善待,无需刻意提倡仁义,却处处皆是善意。当你能放下标签、回归本心,顺应大道的节奏行事,便会发现,最朴素的本真里,藏着最纯粹的善,这便是顺应天道的活法,也是最通透的人生修行。#道德经 #人生感悟 #人生哲理
00:00 / 03:1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75
00:00 / 02:5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05
00:00 / 10:1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
00:00 / 01:1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5
00:00 / 03:3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