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0:2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88
00:00 / 04:4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9
黄河西口古渡,一曲长河入梦来 一首荡气回肠的歌曲《走西口》,“哥哥你走西口,小妹妹我实在难留......” 里的西口指的是从明朝中期到民国初期跨度400余年的时间里,山西杀虎口、陕西府谷口、河北张家口,晋北人、陕北人、河北人形成了走西口的交汇点。西口是晋商、陕商出关与内蒙外蒙贸易的地方,通过走西口进入内蒙古河套、呼和浩特、漠南等地区寻找生存的落脚点。闯关东,下南洋及走西口,道不尽三北民众的艰难与坚韧。 站在黄河东岸的河曲县,风里飘着三晋的黄土香,也裹着大漠的沙粒响——这里,就是西口古渡。 黄河西口渡口,又称西口古渡,位于山西省河曲县城水西门和内长城之外的黄河东岸,对岸西北是内蒙古准格尔旗大口渡,西南是陕西省府谷县大汕渡,是出河套的进口,处于晋、陕、蒙三省区交界地带,是重要的水陆通衢。西口古渡本名水西门渡口,历史可追溯至汉代。汉桓帝时就有“君子津”的名称,隋唐一直沿用。元明清以来,经济贸易更为频繁,成为晋西北水陆物资贸易的集散码头。 明清至民国时期,晋西北、陕北等地贫苦百姓为谋生,经此渡口北上内蒙古,即“走西口”。西口古渡成为这段移民史的重要起点,承载了无数背井离乡者的血泪与希望。千百年前,黄河在这里拐了个温柔的弯,却把最厚重的故事都沉在了河底。汉时的“君子津”曾映过往来商旅的灯火,宋时的榷场里,驼铃与船歌撞碎在浪花里。而当明清的月光漫过城墙,无数脚印从这里踏入河水中:布鞋沾着晋北的麦香,扁担挑着妻儿的期盼,一声“走西口”的号子,惊起芦苇丛中群鸟,也惊落了多少离人的泪。多少汉子曾在此转身,身后是白发娘亲强咽的叮咛,是新婚妻子未干的泪痕。船篙一点,故乡在浊浪中碎成模糊的背影,前路在朔风里骤然清晰。艄公的号子混着呜咽的河声,将无数沉甸甸的别离与渺茫的期盼,一同卷向下一个未知的渡口。 如今船歌虽已飘远,古渡却未沉寂。它如一枚深嵌在黄河襟怀上的青铜印章,钤印着走西口的血泪、归乡的足音,以及风沙里倔强生长的魂灵。石阶依旧,默默承接过往行人的脚步;河水汤汤,带走时光又带来新的故事。古渡始终站在这里,以父亲般的姿态凝视长河奔涌——它送别流水,又拥抱流水;它铭记沧桑,更见证新生。
00:00 / 06:1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
00:00 / 03:1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49
00:00 / 00:3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4
00:00 / 02:1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