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爸4月前
雀之舞(傣族),姐姐这体验了各种民族舞蹈,感觉民族舞也是中国舞一大特色,真的充满了中国魅力。姐姐语文一直考不到95分以上,我昨天跟她讨论这个问题,她每次 阅读理解都会扣七八分,她自己之前是觉得自己中文阅读太少,我昨天跟她说不一定。不是阅读多的孩子一定语文能拿高分,她想了想,说也是,她们班真有阅读量很大,但是语文不咋地的。这个问题引起我的深度思考,阅读量大是否意味着孩子语文一定好?这个问题我是从群里孩子们学英语得到的启发。很多孩子过早的进入默读,出现一个问题,就是糊弄,读的囫囵吞枣,很多错读漏读,遇到拿不准的字词就直接猜过去了,这样的孩子英语到一定水平就卡住了,上不去了。这里我不想探讨英文,我想说中文有同样的问题,很多孩子虽然每天坚持读中文书,但是读的非常糙,一来父母选去的阅读材料深度和难度不够,过于低级简单或者娱乐化,比如过多的童话故事,这样无法在思维深度上有所提升,而任何学科最后都是思维的问题,要形成这个学科的思维方式,才能得到更高境界。那么这个问题如何有效的解决呢?第一就是朗读,要坚持很长一段时间朗读,不要太着急让孩子默读,我最近已经反复强调朗读的重大意义了,真的是非常非常重要,尤其是小低年级。第二就是小低年级还得坚持一定的听,就是音频输入,历史类的、四大名著的,因为在孩子阅读能力还比较弱的时候,辅助一定的音频输入,是建立语言深度和逻辑非常高效的办法,就是很多非常生僻和有难度的词语通过听力获得了正确的音,避免以后阅读时候错读忽略形成顽固错误,还有建立一定的语言思维逻辑和语感。第三,在高年级或者初中以后,加入一定的精读训练,是很有必要的,就是把囫囵吞枣摄入的大量信息,如何形成有效的理解和真正正确的理解,这个需要特定的训练。当然我认为能真的做好精读训练的老师可遇不可求,是非常稀有的,这个难度是非常高的。小学和幼儿园阶段我依然主张大量的泛听泛读,只有足够的信息摄入量给到位以后,精读才会产生意义,在量很少的前提下去搞精读就是本末倒置。也就是语文阅读理解要想拿到好成绩,必须是有大量的信息摄入,在信息摄入量够的基础上,提高思维能力,对于一段文字的理解能力,真正的深度思考能力,还有要揣摩出题人的意图,他究竟想考你什么,后者是需要非常有经验的老师做精读训练的,从而把模糊学到的东西精确化,还有学会应试思路和技巧。
00:00 / 02:0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