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6:3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6
00:00 / 31:0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47
本系列播出: 【盛世大唐 —— 大唐帝王录】 唐僖宗李儇(862年—888年),唐朝第十九位皇帝(873年—888年在位),是唐懿宗李漼的第五子,母亲为惠安皇后王氏。 李儇初封普王,在唐懿宗弥留之际,得到宦官田令孜等人的拥戴,成为皇太子,并改名李儇。咸通十四年(873年),他在柩前即位,年仅12岁,改元“乾符”。 唐僖宗在位期间,由于年幼无知,朝政大权主要由权宦田令孜把持,朝政混乱,宦官权势达到顶峰,地方藩镇割据严重,国家经济疲敝,民不聊生。政局日益混乱,引发了王仙芝、黄巢起义等大规模农民运动,这些起义对唐朝中央政府构成了严重挑战,并进一步削弱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力。唐僖宗本人喜好游乐、马球等娱乐活动,对政务并不热衷,其执政时期的政治腐败和社会动荡加剧了唐朝的衰亡趋势。面对黄巢起义军的打击,长安城失陷后,他曾一度仓皇逃往蜀地避难,流亡至四川成都避难。他调动各镇节度使平定黄巢起义,并最终返回长安。然而,光启年间,唐朝又经历了盐池之争和襄王之乱,使得政局更加动荡不安。唐僖宗晚年体弱多病,于文德元年(888年)去世,终年27岁,庙号僖宗,谥号圣神章武孝皇帝,葬于靖陵。他去世后由弟弟唐昭宗李晔继承皇位,但此时的唐朝已经处在分崩离析的边缘,不久之后便走向了灭亡。
00:00 / 15:1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9
00:00 / 07:1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6
第二百三十四集 分道扬镳 上集咱们说到,太子李亨导演了一场大戏,要和李隆基分道扬镳。 老百姓拦住李亨的马头,让他留下来平叛。李亨刚做样子要去请示他爹李隆基,他的两个儿子广平王李俶、建宁王李倓和太监李辅国就把他围起来了。三个人就和李亨说,你觉得去四川好防守是吗?可是四川也很难往出打啊。你守得住四川,中原地区不要了吗?你们爷俩都去四川,谁带兵平叛?如果你留下来,打败安禄山,再把逃跑的老爷子请回长安,这才是孝道啊。你也别请示你爹了,就此打住,咱们奔北走。 你看出来了吧,李亨的这两个儿子和太监李辅国,这就是把戏演足了。如果他们没有李亨的授意,怎么能突然有这个想法,和老百姓一起把李亨强行留下?这些老百姓明摆着也是李亨让这三个人找来的,假惺惺的先拦住李隆基,李隆基不同意,很好,他们就直奔主题,去拦李亨,甚至我猜测老百姓很有可能就让过李隆基,直接去拦李亨了。反正史书是后人书写的,把父子温情渲染一下也不是不可能。 李亨一看戏也演完了,他就长叹一声,也罢,我就顺天意,应民心,留下来不去四川了。自古忠孝难两全,老爹你保重吧。就此,李亨逃出升天,离开了他爹。李隆基走着走着,听说太子不玩了,想自己带兵平叛去了。他长叹一声,唉,从长安逃跑才第三天,竟然发生了这么多事。宰相被杀,杨贵妃也死了,李亨这小子也跑了。我可真是众叛亲离啊。看来我这个皇帝当的太失败了,瞬间就从九五至尊跌落到万丈深渊。那也没办法啊,我还得继续往前走,我老了,什么也管不了了,去四川躲躲,保住性命要紧啊。他紧跑慢赶,还真就到了四川,可是他想不到,他的命是暂时保住了,但他在逃跑的路上竟然丢了皇位。 他儿子李亨离开他后,自己北上奔了朔方。朔方也是唐朝的北部边疆,军政府所在地叫灵武,就在今天的宁夏回族自治区。李亨在当太子之前,曾经兼任过朔方节度使,这里打仗的将军,他还算熟。这个地方离长安还真不远,直线距离就四百公里左右,也有利于平叛。朔方军现在还是兵强马壮,而且已经投入到抵抗安禄山的战争中了。人家朔方军一听到消息,就屁颠屁颠的派人来接李亨了。现在的朔方节度使是谁啊?就是如雷贯耳的大唐名将,郭子仪。郭子仪早就对安禄山的军队动了手了,听说太子来灵武了,赶紧跑回来拜见。可是朔方军的各位将军觉得跟着太子干有点不像话,咱们得跟着皇帝干啊,怎么办呢?#涨知识 #历史 #故事 #搞笑
00:00 / 03:0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9
00:00 / 56:0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23
00:00 / 00:4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40
00:00 / 00:5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5
00:00 / 08:4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2:4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
00:00 / 05:1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6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