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5:3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502
00:00 / 08:1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69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的八里桥之战是一场关键战役。 由僧格林沁指挥,总兵力约3万,主要包括满蒙骑兵和部分步兵。这些士兵大多忠诚勇敢,但装备陈旧落后,武器主要是冷兵器如刀、矛,还有少量老式火炮。 英法联军总数约为8000人,装备先进。英军装备了最新的恩菲尔德1853式线膛步枪,这种枪精度高、射程远,法军装备的米涅式步枪也有类似优势。同时,联军还拥有强大的火炮,在火力上远超清军。 1860年9月21日,英法联军分东、西、南三路向八里桥清军阵地发起进攻。南路法军率先攻击八里桥,战斗伊始就异常激烈,清军骑兵手持马刀向联军冲锋,试图近战。 清军将士作战英勇,特别是守卫八里桥的士兵,在敌人猛烈炮火下顽强抵抗了很长时间。但由于联军火力太猛,在火炮和步枪的密集射击下,清军骑兵一片片倒下,步兵也难以抵挡。 在战斗高潮阶段,双方陷入混战。清军的一些骑兵成功突破联军火力网,与敌人短兵相接,但因联军步兵方阵配合紧密,清军难以造成大面积杀伤。 最终清军战败,损失惨重,据不同记载,清军伤亡人数在1200人以上,甚至可能超过3000人,也有说法是伤亡过半,3万将士几乎全军覆没。英法联军损失相对较小,法军死亡3人,受伤18人;英军死亡2人,受伤29人。 八里桥之战的失败,让北京失去了重要的屏障,使清政府的统治中心直接暴露在列强的威胁之下。随后,英法联军进入北京,圆明园被焚毁,清政府被迫签订《北京条约》,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同时,这场战役也让清朝统治者认识到中外军事力量的巨大差距,刺激了洋务运动的兴起。#鸦片战争#英法联军#八里桥之战#铭记历史勿忘国耻缅怀先烈致敬英雄
00:00 / 04:3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98
00:00 / 01:4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7
00:00 / 03:2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013
00:00 / 00:1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152
00:00 / 02:5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617
八里桥之战——英法联军8000人几乎不费一兵一卒击溃大清六万精锐,英法联军只阵亡12人就占领了北京城,并火烧了圆明园! 1860年,英法两国8000余人从天津进攻大清,8月21日,天津大沽失陷,僧格林沁统率自以为大清最精锐的八旗蒙古马队七千、步兵万余名,从天津撤防退至通州、八里桥一带,准备与英法联军进行野战。8月24日,英、法联军占领天津城。8月31日,咸丰帝急派大学士桂良为钦差大臣到达天津,会同直隶总督恒福向英、法侵略者谈判乞和,英法联军不准,9月19日,英法联军进占通州沿着线八里桥一带!而这座桥距京师北京只有8公里,是北京的最后防线。 咸丰皇帝闻讯慌不择路,急命僧格林沁为总指挥,统领胜保等六万军队和英法联军对战。僧格林沁狂妄无知,从来没有接触过西洋枪炮,也没有和西洋人作战的经验。他命胜保率领1万骑兵首先向英法联军冲锋,然后率领步兵跟进与敌肉搏。结果惨烈的一幕发生了,胜保的一万精骑,在英法联军的重机枪和大炮猛击下几乎全体阵亡,连敌人的影子都没见到胜保就身中五弹,侥幸捡回一条命。僧格林沁不死心,疯狂的命令步兵冲上去和英法联军肉搏,结果可想而知,大清军队死伤无数,溃逃者比比皆是。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绕经北京城东北郊直扑圆明园。僧格林沁、瑞麟残部在城北一带稍事抵抗,即行逃散。法军先行于当天下午经海淀,傍晚即闯至圆明园大宫门。此时,在出入贤良门内,有二十余名圆明园技勇太监同敌人接仗。“遇难不恐,奋力直前”,但终因寡不敌众,圆明园技勇“八品首领”任亮等人以身殉职。至晚7时,法侵略军攻占了圆明园。管园大臣文丰投福海而死。4000多名法军和3500名英军将圆明园里的珍宝洗劫一空,并放火烧了这个世界上最美丽的皇家园林,大火烧了三天三夜。 战后无能加无奈加无助的咸丰皇帝闻报痛哭流涕,率领皇子皇孙跪拜于列祖列宗灵前请罪,并下罪己诏诏告天下。指挥战斗的法军将领孟托班回国后,被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封为“八里桥伯爵”还让他当了参议员。法皇提议给他年金五万法郎作为奖赏,但遭到很多议员反对。议员们认为,发生在八里桥的不过是“一场引人发笑的战斗”,说:“在整个战役期间,我们只有十二个人被打死,不值得再给他那么高的奖赏!”在法国人的眼里,八里桥之战只是一次大屠杀而已,不值得显耀,但这对我们无疑是莫大的讽刺和巨大的耻辱!#历史故事 #八里桥之战 #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曾格林沁 #历史
00:00 / 00:2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100
00:00 / 03:1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084
00:00 / 06:4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453
00:00 / 00:5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