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1:3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9
00:00 / 02:2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
00:00 / 01:4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1
00:00 / 04:3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34
万里长城(伟大工程系列) 长城是中国古代为抵御北方游牧民族侵袭而修建的大型军事防御工程,其修筑历史贯穿多个朝代,核心功能从早期军事防御逐渐演变为象征国家统一与文明传承的文化地标。 1. 由来与早期发展(春秋战国时期) - 起源背景: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割据,北方燕、赵、秦等国面临匈奴、东胡等游牧民族的频繁袭扰,为保护边境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开始在各自边境修筑连续的防御城墙,这是长城的雏形。 - 代表段落:秦国的“陇西长城”、赵国的“赵北长城”、燕国的“燕北长城”,均以夯土为主要建材,依山势地形修建,长度从数百里到上千里不等。 2. 首次统一与大规模修建(秦朝) - 核心事件: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抵御匈奴南下,命蒙恬率30万大军“将原有燕、赵、秦三国北方长城连接、修缮并向东西延伸”,形成西起甘肃临洮、东至辽东的“万里长城”,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统一修筑的长城。 - 工程特点:以夯土为主,部分段落用石块砌筑,沿途设置关隘、烽燧(烽火台),形成“烽燧相望、关隘联防”的军事体系,成为秦朝北方的重要屏障。 3. 巩固与扩建(汉、隋等朝代) - 汉朝:为应对匈奴和西域边疆问题,在秦长城基础上向西延伸至玉门关、阳关(今甘肃敦煌一带),形成“汉长城”,同时修建“障塞”(小型防御据点)和“驿道”,兼具防御与交通功能,保障丝绸之路的畅通。 - 隋朝:因北方突厥势力崛起,多次修缮北方长城,重点加固东段和中段,动用大量人力物力,但工程规模不及秦、汉。 4. 鼎盛与现存主体(明朝) - 修筑背景:明朝为抵御蒙古残余势力和女真部落,从洪武年间开始,历经200余年持续修筑长城,形成了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明长城”。 - 核心特征: - 长度达8851.8公里,西起甘肃嘉峪关,东至辽宁虎山。 - 建材升级,大量使用砖石砌筑,墙体更高更坚固,关隘(如山海关、居庸关、八达岭)设计复杂,兼具防御、指挥、屯兵功能。 - 完善烽燧、敌台(空心敌楼)体系,提升信息传递和作战能力。 5. 历史意义与现代价值 - 军事上,长城在古代有效阻挡了游牧民族的突袭,保护了中原农耕文明的稳定发展。 - 文化上,它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与汗水的结晶,1987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如今成为中国的国家象征之一,承载着“团结统一、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00:00 / 00:5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
00:00 / 04:5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19
00:00 / 18:0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6
00:00 / 01:2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3
00:00 / 04: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20世纪最伟大的全才之一 约翰・冯・诺依曼(1903.12.28-1957.2.8),美籍匈牙利裔犹太人,20世纪最伟大的数学家之一,同时也是计算机科学的奠基人之一,在数学、物理学等多个领域都有杰出贡献,在计算机科学领域,冯·诺依曼提出了现代计算机的存储程序模型,也被称为普林斯顿结构;他还发明了游程编码算法,该算法在图像和视频压缩中得到广泛应用。 同时,冯·诺依曼也是现代数学的奠基人之一,对函数分析、量子力学、概率论等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他提出的冯·诺依曼代数这一概念,被广泛应用于物理学、统计学、量子场论等领域,他在多个领域的杰出成就成为了20世纪科技发展的重要推动者! 1903年12月28日,冯·诺依曼出生于布达佩斯,他六岁能心算做八位数除法,八岁时掌握微积分,十二岁读懂领会了波莱尔的《函数论》要义,17 岁发表第一篇原创论文。 1921年,冯·诺依曼进入柏林大学选修化学工程,后转学至瑞士苏黎世联邦工业大学,于1926年获得布达佩斯大学数学博士学位;1928年他证明了博弈论的基本原理,从而宣告了博弈论的正式诞生。 冯·诺依曼的工作内容大致可以分为两个时期,在1940年以前,主要是纯粹数学的研究,他在数理逻辑方面提出简单而明确的序数理论,并对集合论进行新的公理化,明确区别集合与类;1930年起,他证明了平均遍历定理,开拓了遍历理论的新领域;1933年他解决了希尔伯特第五问题;1936年—1943年,和默里合作,创造了算子环理论,即所谓的约翰·冯·诺依曼代数。而在1940年以后,转向于应用数学,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因战事的需要研究可压缩气体运动,建立冲击波理论和湍流理论,发展了流体力学;在1942年开始,还与莫根施特恩合作写作《博弈论和经济行为》一书。 此外,冯·诺依曼对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的设计提出过建议,1945年撰写了《关于离散变量自动电子计算机的草案》,提出了冯・诺依曼架构,该架构以二进制逻辑、程序存储思想为核心,成为现今计算机结构的基础。他还是现代计算机科学的奠基人之一;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参与曼哈顿计划,为第一颗原子弹的研制作出了贡献。 1955年夏天,冯·诺依曼被查出患有癌症;1957年2月8日,在华盛顿的沃尔特·里德医院逝世,享年53岁,逝世后其未完成的手稿在1958年以《计算机与人脑》为名出版。 #冯诺依曼 #计算机大佬 #知识科普 #人物故事
00:00 / 00:2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
意云子1月前
🇮🇹 改变世界的五大发明,竟然都来自意大利! 从古至今,意大利不仅是艺术与美食的天堂,更是无数天才灵感的诞生地。今天,我们一起回顾 五项来自意大利的伟大发明,它们深深影响了全世界,也悄悄改变了我们的生活。 ⸻ 🔋 伏特电池:点亮现代科技的火花 1800年,亚历山德罗·伏特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块电池。 这不仅是电力史上的里程碑,更是人类科技革命的起点。 没有伏特电池,就没有今天的智能手机、电脑,甚至电动汽车! ⸻ 🎹 钢琴:跨越世纪的音乐灵魂 18世纪初,佛罗伦萨的巴托洛梅奥·克里斯托福里创造了钢琴。 自此,音乐世界焕然一新:莫扎特、贝多芬用它谱写经典,而今天无数音乐家依然在用钢琴创造奇迹。 一架钢琴,承载了几百年的旋律与灵感。 ⸻ 👓 眼镜:让知识触手可及 13世纪的威尼斯,人类迎来了“清晰视界”。 眼镜的发明,不仅让无数人重获清晰的视力,更让人们能够 阅读、学习、工作更久。 它的出现,可以说推动了知识与文明的进步。 ⸻ 🚗 内燃机:驱动人类的脚步 1853年,尤金尼奥·巴尔桑蒂和费利切·马泰乌奇发明了第一台内燃机。 汽车、摩托车、飞机……人类的出行方式从此彻底改变。 可以说,现代交通文明的诞生,正是从这一刻开始。 ⸻ 📻 无线电:沟通世界的桥梁 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古列尔莫·马可尼,带来了无线电传输。 这项发明,让人类进入通信新时代:从广播到电视,再到互联网与移动通信。 无线电,让地球真正成为了“地球村”。 ⸻ ✨ 五大发明,皆诞生于意大利。 它们不仅改变了历史,更继续影响着我们的日常生活。
00:00 / 01:3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4
00:00 / 04:1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