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1: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92
父母要学会对孩子“减少期待” 人民日报写的这段话, 真的太治愈了。 它关于如何爱我们的孩子, 也关于如何放过我们自己, 分享给你: 它说,我们要学会“减少期待”。 第一,是从“横向比较”到“纵向成长”。 不必总拿别人家的孩子当标杆, 多关注自家孩子的进步。 上次出错的数学题, 这次学会了就是进步; 以前不敢在陌生人面前说话, 现在学会打招呼就值得庆祝。 少一些比较, 才能看见孩子的闪光点。 第二,是从“结果导向”到“过程关注”。 考第一不重要, 认真复习的态度才重要; 拿奖状不重要, 坚持练习的毅力才重要。 第三,是从“塑造模板”到“接纳独特”。 内向的孩子可能更专注, 调皮的孩子可能更有创造力, 慢热的孩子可能更稳重。 文章里还特别提醒了我们父母自己: 也没必要因为“没给孩子报最好的班”、 “偶尔没忍住发脾气”就陷入自我怀疑。 很多时候, 亲子之间的不完美, 并不影响爱的流动。 所以, 这段话给了我们一个最好的总结: 我们不必成为“别人眼中的完美父母”, 也不必培养“别人眼中的完美小孩”。 真正的爱, 不是为完美的胜利喝彩, 而是为孩子的成长喝彩。 希望人民日报的这段文字, 也能在这个时刻, 给你带来一份平静和力量。 #知识分享 #阅读是一种习惯 #正确的引导孩子陪伴孩子 #人民日报金句摘读
00:00 / 02:0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
我们,放过自己! 你太操心谁,谁就会成为你的难题。不要死盯着你的孩子,不要非要让孩子听话,不要一天到晚念念念催催催。你一天到晚对孩子念念念催催催,这看似是责任,但在佛法看来,它却是一个强大的心念之咒。 万法由心生,你的担心不是爱,而是负面能量的发射。当你不断操心时,你发射出去的是恐惧、是匮乏、是不信任。你以为在保护孩子,实际上是在用你的业力去捆绑和定义他。这种操心不过是负面情绪的叠加累积,它不会滋养任何生命,只会增加彼此的怨气和执着。长期如此,不仅折损你自身的福气,更会掠夺孩子自身的灵气。你用自己的担心堵塞了孩子自我成就的通道。 佛学讲自业自得,每个人来到世间都有他自带的口粮和自有的因果。你的孩子是一个完整的生命个体,他的未来不是靠你浅薄的经验可以完全规划的。你的过度操心是在不信因果,不信宇宙的平衡。作为父母,我们只需尽力做好引导和陪伴,播种善因,至于结果就要学会随缘和尊重命运。 真正的放手是承认孩子与你一样都是在完成自己的生命功课。你需要做的是关照好自己的内心,过好自己的生活。当你的心境平和,福报具足时,你的场域自然会庇佑孩子。父母对孩子的爱应该是一种无相之爱,爱这个纯然的生命本身,而非爱那个我希望他成为的样子。 过分操心就是一种我执,是不信自己,不信孩子,不够豁达,也不够勇敢。你执着于孩子必须听话,必须优秀,这种执着本身就是痛苦的根源。对孩子适当的放手才是最高级的慈悲。请让孩子成为他自己,让他自己去体验,去跌倒,去爬起。你不是他的设计者,你只是他的渡船人。当他能独立航行时,你就要学会收浆。 最终的修行是放过孩子,也是放过自己。只有真正放下心念的捆绑,你才能体会到什么才是真正的爱。#每日主题分享 #不断学习才能进步 #经验是最好的教科书 #人生中的课堂 #读书能治愈心灵
00:00 / 03:1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1
#自我救赎是一场漫长而艰辛的历程 到底要怎样,才能放过自己 手机屏幕亮起,孩子清脆的“爷爷奶奶”隔着屏幕传过来,那一刻,我的心像被一只无形的手紧紧攥住,密密麻麻的疼。他们没见过几次面,孩子却凭着血缘的本能亲近,我看着,既不能阻止,也无法坦然。我知道,老公带着孩子维系亲情无可厚非,可一想到孩子的爷爷奶奶从未在他们成长路上付出过半点心力——那些我独自熬过的夜、一手操持的三餐、生病时独自带娃就医的狼狈,他们都未曾参与分毫,心里的委屈就像潮水般涌上来,怎么也压不住。 前几天偶遇婆婆曾经的玩伴,她随口问我:“一拖二的晚上,孩子洗澡都怎么安排?”我笑着应答,心里却五味杂陈。其实一拖二的日子里,最难的从来不是洗澡,而是放学后那顿赶时间的晚餐。曾经单独带老大时,也熬过无数兵荒马乱的日子,以为那些艰难都已刻进过往,再遇到不过是复制粘贴,早已练就金刚不坏之身。可如今带着年幼的老二去接放学的老大,回家后要赶紧安抚哭闹的小的,还要手脚麻利地淘米、切菜、做饭,看着时钟一分分流逝,锅里的菜冒着热气,身边的孩子缠着要抱抱,那种分身乏术的焦虑,还是会一次次将我裹挟。 真正让我清醒的,是前段时间身体频频亮红灯的日子。头晕、乏力、失眠,各种不适接踵而至,我知道不能再硬扛,只能不顾一切地独自跑去医院。排队、挂号、做检查,全程一个人,看着身边有人陪伴的病友,心里说不酸是假的。可检查结果不够明确,医生建议进一步排查时,我却选择了放弃——不是不怕,是实在没精力再折腾,也明白,就算查出什么,能依靠的终究只有自己。那次就医像一记警钟,敲碎了我对他人的所有期待:原来除了自己,真的没有人会在意你的感受,大家都只想着各自的利益最大化,你的疲惫、你的病痛,在别人眼里不过是无足轻重的插曲。 我无数次在深夜里问自己:到底要怎么做,才能做到云淡风轻?才能不纠结于那些未被回应的付出,不难过于那些无人理解的委屈,不内耗于那些无法改变的现实? 我想放过自己,不想再为孩子喊爷爷奶奶时的场景揪心,不想再为一拖二的晚餐焦虑,不想再为别人的冷漠耿耿于怀。可道理我都懂,情绪却不受控制。那些熬过的苦、受过的累、藏在心底的委屈,像一根根细刺,扎在心里,拔不掉,也忘不掉。 或许,云淡风轻从来不是与生俱来的能力,而是一场漫长的自我救赎。我试着告诉自己,孩子的亲近是纯粹的,不必用成人的恩怨去衡量;那些艰难的日子,我已经做得很好
00:00 / 04:2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
00:00 / 01:0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