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7:2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04
在北极附近的岛屿上有这样一种鸟类,刚出壳就要面临跳崖的生死考验,如何让自己涅槃重生成了刚出生48小时的幼崽亟需思考的问题,这就是藤壶鹅。 “藤壶鹅”又称白颊黑雁、北极鹅,是鸭科黑雁属的鸟类。通常有黑色脖子和冠,白色脸,灰色侧面,灰色胸部和黑色背部,雄性和雌性都有相同标记,雄性比雌性强壮。藤壶鹅繁殖地在格陵兰岛、挪威、俄罗斯北部,其天敌是北极狐与北极熊, 藤壶鹅是典型的冷水性海洋鸟,耐严寒,生活在北极附近的岛屿上。为躲避北极狐和北极熊的攻击,藤壶鹅夫妇会选择在料峭的悬崖上繁衍,以此保护自己和幼崽的生命。 藤壶鹅一生的宿命:在它们破壳时就开始进入了生死局的倒计时,出生两天就面对生死。别的动物在幼年时期被保护、被喂食,父母丰满的羽翼之下茁壮成长,而藤壶鹅幼崽则是饥肠辘辘地进行着父母上的第一堂课——适者生存。 成年藤壶鹅不会喂养自己的幼崽,料峭的悬崖上也没有供藤壶鹅幼崽饱餐的植物,不想被饿死就只能选择跳崖寻找食物,而藤壶鹅父母们为了让幼崽主动跳崖通常会在崖底发出叫声鼓励幼崽。 藤壶鹅幼崽一般要8周后才能学会飞行,出生两天的幼崽连翅膀都还没长全,为什么摔不死?其实藤壶鹅并不是摔不死,它们存活下来的概率只有50%。藤壶鹅以前跳崖的存活率也不低,因为环境的原因,哪怕是陡峭的悬崖岩石,也有厚厚的雪层覆盖;然而由于人类发展活动,导致全球变暖,这些岩石上面也不再有积雪,这也使得藤壶鹅的跳崖生存率较低。 那么不跳就会被饿死,跳了也可能会被摔死,该选哪一个呢?这是藤壶鹅一生中面临的第一个选择题,当然也可能是最后一个。而选择跳崖的幼崽紧接着又会面临第二个问题,如何活下来?这看似是个概率问题,其实也是个技术问题。如何控制好蹬腿力度避免直接砸在岩石上,如何利用肚子缓冲撞击力度、减缓下落速度。这其实也为它们学习飞行打下了深刻的基础。 有人疑惑,这个物种竟然还能繁衍到现在!没错,藤壶鹅不仅繁衍到了现在,它还是数量稳定的无危物种,一只雌性藤壶鹅一般会产4-8颗卵,虽然每次只能存活下来一半左右的幼崽,但是其实这也是这个种群的优胜劣汰。活下来的幼崽身体素质、能力等都能让它更好地在这个残酷的大自然中更好地存活下去。 ☆此视频转载自<西瓜视频>
00:00 / 19:2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
00:00 / 04:4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7
00:00 / 03:2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