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岭寻仙记:千四百米上的共识与奇观》 晨光初透,龙市镇的炊烟尚未散尽,我们九人小队已驱车盘旋在井冈山鹅岭的苍翠脉络间。三十五公里车程如同时光隧道,将市镇烟火渐次揉碎成云海鳞片。当海拔指针攀升至1200米,十八曲险道终于将我们吐露在一处石阶前——新修葺的青石板路蜿蜒入云,像是山神垂下的翡翠腰带。 初段穿行在杂木与毛竹的合围中,越往上攀,乔木渐疏,取而代之的是倔强扎根在岩缝里的杜鹃丛。队伍里四位初访者原本气促声粗,待见识到石阶缝里探头的虎耳草、岩壁上垂落的龙须藤后,竟也忘了疲累。谈笑间二十年未见的同窗旧事、三千里外的异国见闻,全都拌着山风啜饮下肚。这五百米垂直攀登,竟被我们走成了流动的茶话会。 当鹅峰猝不及防撞入眼帘时,所有喧哗瞬间失声。三块青灰色巨岩错落叠成昂首天鵝,峰颈处一株百年老树斜刺而出,恰似禽鸟啄食时颤动的冠羽。最绝的是风水造化——鹅腹左侧是深逾千仞的幽谷,右侧却立着朱漆重绘的道观,飞檐下铜铃叮当,与谷底涌上的云涛唱和。 钻过鹅腹天然石拱,方才的具象顿时瓦解。仰头只见岩体化作戴乌纱的判官,层层页岩是官袍褶皱,更有冲天石笋如笏板指天。依崖而筑的三间庙堂里,香火织就的蓝烟与山岚缠绵,无人机升起时,众人挥手示意 从镜头里俯瞰才是真正的点化:方才需仰视的鹅峰,此刻不过是群山拼图里的一角青玉。当无人机退至五百米外,我们这群挥手雀跃的人影,已小如蚁群匍匐在翡翠台面上。此刻方懂东坡"不识庐山真面目"之叹,原是因众生总困在尺牍之间。 攻顶的最后百米堪称淬炼。手指扣着温热的石灰岩攀援时,竟在石罅里摘到熟透的野果子,紫红浆果在舌尖炸开的甜酸,比任何功能饮料都提神。刻着"鹅岭"的界碑处,茅草已高过腰际,晚开的映山红虽失浓艳,却有种洗尽铅华的清矍。 1410米顶峰没有观景台,只有猎猎山风将云海揉捏塑形。方才还清晰可见的八面山群峰,转瞬被流云吞没成水墨拓片。最奇幻的是鹅峰竟在云隙里再度易形——云浪翻涌时是狮吼苍穹,水汽氤氲时又幻作金刚怒目。当斜雨倏忽而至,我们才惊觉已在仙境盘桓过久。 下山时青石板已镀上夕晖,湿滑处彼此搀扶的手掌,比山顶的盟誓更暖。这趟攀登像极我们正在践行的事业:只要方向共识、步伐协调,再陡峭的征途也能走成坦途。鹅岭可作证,当九双足迹重叠在一千四百米高度时,比风景更永恒的,是共赴山海的心契。
00:00 / 04:5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8
00:00 / 00:1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457
00:00 / 00:3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02
00:00 / 00:1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
00:00 / 11:5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361
00:00 / 00:1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44
00:00 / 01:2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7
00:00 / 02:5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