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手机的 7 大 “洗脑术” 1、红色警报:微信小红点等红色提示,让人忍不住去点。 2、社会认可:朋友圈点赞等带来的被关注快感。 3、自动播放陷阱:短视频自动播放,让人越刷越上头。 4、可变奖励模式:游戏奖励随机等带来的未知刺激,刺激多巴胺分泌。 5、偏爱新颖性:手机上的 “伪新鲜感” 吸引大脑。 6、社交控:害怕被排挤的焦虑,让人不停刷手机。 7、社交相互性:点赞互动成 “社交任务”,手机成枷锁。 二、3 秒自测:孩子是否网络成瘾? 1、总忍不住想拿手机?(渴望) 2、说好玩会儿却超时?(失控) 3、只惦记手机,对其他事无兴趣?(强迫性) 4、明知有不良后果仍放不下?(不计后果) 中 2 条以上需警惕! 三、 给孩子手机前,8 件事必做 1、明确用途:了解孩子需求及期望手机解决的问题。 2、划定禁区:餐桌、卧室、车内禁用手机。 3、设定禁区时间:吃饭、写作业、睡前 2 小时不用电子设备。 4、关闭干扰:关掉所有通知和自动播放功能。 5、家庭无屏日:每周一天全家远离电子设备,做线下活动。 6、睡前断网:睡前 2 小时到次日晨起关闭 WiFi。 7、设立充电站:不用时将电子设备放在公共区域充电。 8、约定监控机制:初期家长知密码并定时检查,孩子自律后逐步放权。 四、已成瘾?这样帮孩子 “戒断” 1、冷静沟通:用关心代替指责。 2、环境调整:换学习房间、移除游戏设备,减少触发点。 3、寻求支持:加入戒瘾小组。 4、专业介入:情况严重时找心理医生。 #育儿经验分享 #孩子沉迷手机怎么办 #家庭教育 #多巴胺 #手机成瘾
00:00 / 06:5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4
00:00 / 01:3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18:1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637
兰爷3天前
世上没有真正的感同身受 【唯有冷暖自知罢了】 深夜翻看旧相册时,忽然意识到:原来我们都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了一场静默的成长仪式。 曾经迫切渴望的理解与共鸣,如今已不再是我们生活的必需品。 朋友圈的红点提示越来越少,不是因为生活变得乏味,而是我们终于懂得:真正的悲喜,往往发生在那些未曾分享的时刻。 【古人云:"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人言无二三。"】 那些辗转难眠的夜晚,那些突如其来的感动,最终都成了只属于自己的秘密。 年轻时,我们总以为痛苦需要被看见。将心事层层剥开,期待有人能读懂每一道纹路。 可后来才明白,人与人之间永远隔着鸿沟。你描述的暴雨倾盆,在别人耳中可能只是细雨蒙蒙;你经历的撕心裂肺,在旁人看来或许只是矫情做作。 至今记得……那一刻我突然清醒:原来我们都在各自的孤岛上,举着信号微弱的灯塔。 但这并非世界的冷漠。就像森林里的树木,看似并肩而立,实则各有各的生长节奏。 你的伤痛是你的年轮,别人有别人的雨季。我们终究要学会:有些黑夜必须独自穿越,有些黎明只能自己见证。 【成熟或许就是明白:不必向全世界解释你的选择。那些真正重要的决定,往往是在寂静中完成的。】 村上春树在《挪威的森林》中写道:"每个人都带着自己的伤痛活着,只是有人学会了与伤痛共处。" 现在的我,开始享受这种"冷暖自知"的状态。晨跑时遇见的第一缕阳光,深夜读书时突然的顿悟,甚至生病时为自己熬的一碗粥,都成了生命中最真实的仪式。 我不再需要观众,因为生活本身已经足够动人。在这个充斥着表演的时代,能够忠于自己的感受,或许是最珍贵的自由。 愿你也能在某个清晨醒来时发现:原来不需要别人的掌声,我们也可以活得很好。 那些说不出的心事,最终都化作了生命的厚度;那些无人知晓的悲喜,恰恰构成了最独特的自己。 #原创视频 #三角梅 #一花一草一世界 #原相机拍摄 #农村生活
00:00 / 00:1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3
00:00 / 02:5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0:2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3
00:00 / 00:3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819
00:00 / 08: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1
00:00 / 22:2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891
00:00 / 03:1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
00:00 / 02:3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394
00:00 / 11:4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